亨利六世 第二部分 《开发自己》第二部分之从刘备说到EQ
人的情绪犹如深邃的大海,时而惊涛骇浪,时而轻吟浅唱,时而狂躁似魔鬼,时而温柔如天使。它建设的能量与毁灭的力量似乎都是深不可测的。人的情绪好比钟摆,情绪体验的两极都是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无所谓优劣好坏,关键是要有合理适度的摆动。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调节和享受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能够与他人合作并同情他人,这个人就是情绪智能优秀的高人。神经生物科学、心理学、脑成像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更清楚地认知他人的情绪,管理自我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情绪智能成为可能。对情绪判断的标准,是其对人生创造与幸福的贡献。不断提升自我的情绪智能,其核心是培养谨慎、均衡而智慧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使自我能够在情绪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好。从刘备说到EQ|www.aihuau.com|53老百姓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这正是对情绪智商最朴实、最生动、最形象的说明。大家知道,在三国时代,曹操号称一代奸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魏书8226;武帝纪》篇末是这样点评曹操的:“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固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孙权聪明睿达、仁和而善断。陈寿对其有这样的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毛泽东曾慨叹:“当今惜无孙仲谋!”而刘备给人的感觉似乎除了会哭之外一无所长。但是,奸诈的曹操、明达的孙权却只能和会哭的刘备三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再看刘备的手下,诸葛亮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关羽“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张飞当阳桥头一声断喝,使三军后退,河水倒流。可以说个个都是盖世英雄,却都心甘情愿地追随刘备,终生无悔,又是为什么呢?也许人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觉得老百姓给出的答案最准确,那就是:因为刘备会哭。这可不是开玩笑,尽管人类天生就会哭,但要适时、适当、适对象的哭,或者说要哭的是地方、是时候、是火候,却不是人人都会的,而这就是情绪智商的差异。我们来看看刘备的情绪智能是如何在其成就霸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首先,我们看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增强自身凝聚力上的作用。先说武将赵云。赵云原是公孙瓒的人。公孙瓒兵败袁绍,在逃亡途中,遇上赵云,赵云救了公孙瓒,从此成为公孙瓒手下一员猛将。刘备北海救孔融时,向公孙瓒借兵,遂与赵云初次相遇。刘备惜其勇,临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最后“泪洒而别”。徐州救陶谦后,赵云辞行,刘备又是“执手挥泪而别”。这时,刘备与赵云并无深交,“垂泪”、“洒泪”才恰到好处,如若大哭显然就是做秀了。刘备的这两番恰如其分的哭别,深深打动了赵云的心,为赵云后来毅然投到刘备的麾下,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再说谋士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可诸葛亮却一再表示,乐于做“卧龙先生”,不愿出山。刘备则“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诸葛亮见“其意甚诚”,终于表示“愿效犬马之劳”。此时,刘备虽泪如断线之珍珠,却并不出声,方显求贤之诚、爱才之深。后来,赵云的“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不验证刘备情绪智能的威力。而刘备对与“桃园三结义”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的感情表达方式则与初识的赵云、诸葛亮有所不同。例如:张飞酒后误事,让吕布偷袭徐州得手,刘备的二位夫人被陷在城内。张飞在遭到关羽的训斥后,深感对不起大哥,想自杀谢罪。刘备将其紧紧抱住(而对赵云是执手洒泪),边哭边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等兄弟“情话”,使“关、张俱感泣”。兄弟犯了错误自责伤心,刘备则是心疼地大哭。而在刘备闻关羽遇害后,则是“哭倒于地”。见到关兴,回忆起自己与关、张的手足之情后“又哭”,甚至“以头顿地而哭”,“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并亲自为关羽招魂祭奠,“号哭终日”。刘备闻张飞死后,“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哀痛至甚,饮食不进”。刘备正是通过因情而发的适时适度的哭,树立了仁义之君的形象,赢得了英雄豪杰们的拥戴。其次,我们来看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刘备和东吴联姻后,面对着三番五次前来索要荆州的东吴使者鲁肃,刘备本是假装“掩面大哭”,且“哭声不绝”,可是当他想到一旦还了荆州将无安身之地时,“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这一番哭,哭醒了鲁肃的宽仁之心,此时的鲁大夫情绪已经完全操控了理性,于是荆州便暂时不用还了。要知道,鲁肃要讨回的可是战略要地,对东吴及蜀国都是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所以,假哭不行,一般的哭,也不足以打动鲁肃的心,刘备用发自内心深处的哭,加上“捶胸顿足”的度的把握,达到了不战而胜的效果。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外交上的成功还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在得知西川使者张松被曹操乱棒打出后,刘备早早地就派赵云等候迎接,然后又亲自设宴盛情款待,态度谦恭。他一连宴请了张松三天,却缄口不提川中之事。张松临走,刘备又举杯送行,“潸然泪下”(此处无声胜有声)。在曹操那里受到了几番冷遇和一阵毒打,在刘备这里却得到了热情款待和无比尊敬,张松感动之余,西川重要军事地图也就自然而然地拱手奉上。最后,我们来看刘备的情绪智能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不还,孙权和周瑜则使用美人计,把刘备骗到江东来,企图以此要挟刘备就范。甘露寺相亲,孙权埋伏下刀斧手准备取其性命。刘备知道后,忙跪在对自己很满意的国太面前,“泣而告之”,依靠国太保全了性命。刘备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成了亲,却被孙权软禁在东吴,脱不了身。这时,刘备先是“暗暗垂泪”,赢得了孙夫人的同情;再“泪如雨下”,坚定了孙夫人与其同回荆州的决心。她为了刘备,没有正面别母辞兄,却假称江边祭祖,不告而别。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紧要关头,刘备又一次“泣告”孙夫人,使“有男子之胸襟”的孙夫人大怒并骂退了追兵,刘备再次化险为夷,毫发无损地回到了荆州。这是一个刘备用情绪智能化险为夷的例子。下面两个刘备化解人事危机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在情绪智能面前,一切阴谋与威权都是那么相形见绌,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化境。第一个是曹操计骗谋士徐庶的事件。徐庶谋略过人,被曹操用计,不得不到许昌。这是一个关键岗位的人才流失,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刘备则运用其超强的情绪智能轻松化解。刘备是怎么处理的呢?刘备“闻言大哭”,临行前“二人相对而泣”。刘备既不强留,也不劝留,体现了仁义之心;由“闻言大哭”到临别“相对而泣”,流露了真情实感。不但感动得徐庶临别前为他极力推荐了诸葛亮,还让“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第二个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已病入膏肓,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可是这时候接班人刘禅并不在身边,他依然运用娴熟的情绪智能顺利完成了政权的交接。刘备抚诸葛亮之背,曰:“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接着,刘备又“一手掩泪”,一只手抓着诸葛亮的手,让其自立为成都之主,吓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叩头流血。刘备死后,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后主刘禅,力保蜀国江山延续了数十年。哭,可以化险为夷,可以赢得疆土,可以凝聚人心,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种智能呢!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会哭算是情绪智能,是不是优秀的演员都是高情商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些演员在戏中可以从容控制情绪,未必能在生活中调控好自己的情感。而刘备的哭之所以说是情绪智能的体现,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刘备的哭是情绪使然,不是演出来的。正如陈寿所言:“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弘毅宽厚是刘备情感产生的源头。离开了真情,情绪智能则无从谈起。假的情绪表现是阴谋和欺骗,而非情商。第二,刘备的哭是建立在对他人情绪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诸葛亮和刘备了解鲁肃的仁厚,刘备才可能以哭实现与鲁肃的沟通互动。因为,什么样的眼泪都是打动不了“毒蛇”的。第三,刘备的情绪宣泄是有一定控制的。刘备的哭固然是真情实感,但大多数情况下,他是有所操控的,并非任意宣泄。当然,刘备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比如关羽死后,为兄弟报仇的一些错误决策,就是情绪失控的恶果。不过,这也正符合他弘毅宽厚的人格逻辑。戈尔曼认为:“婚姻、家庭关系,尤其是职业生涯,凡此种种人生大事的成功与否,均取决于情感商数的高低。”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智能呢?情绪智能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力,也有人称为情绪智商,简称情商。严格意义上说,情绪智能与情商并不完全相同。情绪智能是英文“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缩写,意指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激励的能力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调控情绪的能力。而情商是英文“Emotional Quotient”的缩写,是相对智商而提出的具体度量情绪智能水平高低的指标。情商的叫法,更容易让人理解。以此与情绪智能混用,也无大碍。情绪智能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智能包含五大要素:一是认识自身情绪。某种感觉一旦产生,就能够觉察到。二是妥善管理情绪。情绪激动时,能够加以自制,保持冷静。三是激发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建立明确目标,激励自己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四是认知他人情绪。觉察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具有同理心。五是人际关系管理。善解人意,与人相处良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帮助自己成功。有人以此为基础,概括为五种情绪智能,即自我意识智能、自我调节智能、激励智能、共情智能、社交智能。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情绪智能依然有着不同的认识,并为情绪智能作了若干不同的定义。个人认为,情绪智能就是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进而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合作并同情他人,享受自己的情绪,体验情感本身丰富价值的能力。情商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人只是表面上看似理性的动物,真实的生活中理性常常要接受感性的引导,甚至是被无可救药地牵着鼻子走。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理解得越少,他就越容易沦为自己情感的奴隶。一个人对别人的情感、反应以及行为理解得越少,他就越容易和他人发生错误的相互作用,也就不能在较大范围的群体中确保自己恰当的位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了解他人的情绪是情绪智能的前提和基础,调节自己的情绪是技术与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合作、同情他人和享受自己的情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智能的三个方面的目的是相互依存、不可偏废的。与他人的互动合作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需要;同情他人,具有同理心,一个人的内心才能和谐,也才能有人际关系的和谐;享受自己的情绪,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一条往往被功利化的情绪智能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不会享受自己情绪的人,其所谓的情绪智能是可疑的,或者说,他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情绪智能。有情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生命如果没有激情,人生就成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丰富价值。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重要的是情感要适度,适时适所。情感太平淡,生命将枯燥无味,太极端又会造成伤害。不断提升自我的情绪智能,其核心是培养谨慎、平衡而智慧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使自我成为生活的主宰
更多阅读
影评 BBC莎剧《亨利四世》——几个片段看福斯塔夫和哈尔王子的 堂吉诃德与福斯塔夫
【未读莎翁原著,所有感触来自BBC莎剧《空王冠·亨利四世》,所有截图均为此剧】 片段一:酒馆即兴剧 哈尔被要求进宫见父亲,福斯塔夫建议为他在国王面前的说辞进行预演。 福斯塔夫的用意也许只是来一场玩笑闹剧,但在哈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太太4 英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太太(4)1540.1——1540.7 克利夫的安妮(Anne ofCleves) 虽然亨利八世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中不愿再婚,他的大臣们却一再提醒他王室婚姻的政治意义。他只有一个儿子,谁知道爱德华会不会像凯瑟琳的两个儿
有关亨利八世和他的两个女儿 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的比较,是个很困难的命题。亨利八世是个好大喜功的君主,伊丽莎白则更像个小门小户的守财奴,靠着辛勤劳动和勤俭节约发家致富。亨利八世好大喜功当然和他本身性格有关,不过他爸亨利七世在敛财方面和伊丽莎白有的一拼(亨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
周末在家看了电影 The Other BoleynGirl(布林家的另一个女孩),从而激发了我对亨利八世的兴趣。亨利八世竟然前后结了6次婚,有过6个皇后,不可思议啊。其中2个皇后被处以绞刑,还有很多人陪葬。即使是国王,也只能是一夫一妻,他可以有情妇,但是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妻子 亨利八世第四任妻子
没事儿来闲聊一下英宫艳史!“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妻子” 亨利八世(1491-1547)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国王。他以改革英国宗教而名标青史,还因有过6位王后而闻名。亨利八世并不像中国古代的帝王,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就是先后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