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杨丽萍照片 《开发自己》第一部分之从舞蹈家看身体-动觉智能的培育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善于用肢体说话的神秘舞蹈家是一个“巫女”,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她所演绎的纯净柔美的舞蹈,具有特殊的艺术形象和特殊的灵慧气质,是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的盈动之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体味沉淀其中的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对于这样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淌出来的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着实不能不让众生惊为“天人”。

这是人们对舞蹈家杨丽萍的赞美,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身体-动觉智能的生动形象的诠释。

加德纳认为,对人的整个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和熟练摆弄物件的能力,是身体智能的核心。我觉得,一个人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身体-动觉智能的精髓。世界上有敏锐掌握自己身体运动的人,如体操和跳水、游泳运动员等;有巧妙地操作工作对象的人,如手工艺人、球类运动员和乐器演奏家等;另外,发明家和演员等,对身体的运用也是有独到之处的。但在所有的身体技能的运用中,没有哪一种能超过舞蹈的高度,因为它表达的是思想。

人们一般认为,用身体所做的事,与那些主要通过语言、逻辑或其他抽象符号系统的运用来解决问题的工作比较起来,似乎要简单得多,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尽管奥运会冠军的光鲜让人羡慕,但回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还是把体育运动员看作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那些在语、数、理、化等学业上成绩优异的学生及其家长们,一般心生喜悦,家长也乐于谈论孩子的表现;那些在体育、音乐等方面资质很高的学生的家长们,一般心存无奈,仿佛低人一等;而印度人则把肉身当作通往得救之路的短暂载体,以致这个有着11亿人口的大国,在奥运会上却没有应有的表现。现在,虽说参与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层面上,并没有作为一项智能来看待。

我们来看美国犹太裔小说家诺曼8226;梅勒是怎么认识身体智能的。他说:“除了文字、符号语言和自然语言外,还有另外的语言存在。身体语言也是语言,拳击就是其中之一。一位职业拳击家……通过指挥自己的身体说话,这种指挥从智能上说,就像任何一种心灵的活动那样独立、微妙与完整。在用自己的身体参与拳击运动时,拳击家依靠智慧、风格以及惊人的完美天赋来表达自己。拳击是两个人之间身体的对话,是两套智能之间的快速辩论。”

近代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并强调,大脑的许多功能都需要广泛分布的不同脑区共同协作。一个人身体的运用和其他认知能力的使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知觉系统和运动系统有着复杂微妙的相互作用。可见,为了不荒废你或你的子女在身体智能方面的独特潜能,或者为了你或你的子女综合智能的协调开发,都有必要对人类身体-动觉智能做一些新的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www.aihuau.com|53

其一,不能忽视了肢体运动的功劳。从本质上说,智能是人类按照特定方式,在处理特定种类的信息时的一种生物心理潜能。因此,智能必然涉及有关神经网络的执行过程。这当然就涉及运动智能在大脑中的定位问题。神经学家们研究发现,在运动性活动中,大多数人大脑的左半球表现出支配性倾向。左撇子的特征,是大脑的右半球控制运动性活动的功能。而大脑不同区域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人类肢体运动的功劳。大量的研究、实验、观察证明,人类从使用树枝、简单的石器,到制作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再到创造与操作各种复杂的工具及精密设备,在这个人类进化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正是肢体的运动,起到了逐渐增大整个大脑容积的作用,正是运动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改善了大脑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人脑的发育与肢体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因此,肢体训练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

其二,身体智能也可以让你骄傲。身体智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正如诺曼8226;梅勒所言,身体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形式,身体智能与任何一种心灵活动一样独立、微妙与完整。不懂得身体语言的人,类似于不懂外语的人,虽然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却制约了其与他人的交流,少了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不仅如此,身体智能的提升,一点也不比诸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来得容易。看一看那些备受世人关注和青少年崇拜的体育明星们吧,有哪一位世界冠军能够离开这样一些关键词呢:童年、训练、科学、刻苦、毅力、脑子。如今,单纯靠蛮力取胜的项目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舞蹈、武术、各类竞技体育运动,大都发展成为人的力量、速度、韵律、技巧、智慧等综合素质的展示与较量。这些领域的顶尖人物,也和文学大师、科学家、经济学家等一样值得人们尊重。而他们自己,也完全有理由为自身运用身体智能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舞蹈家杨丽萍照片 《开发自己》第一部分之从舞蹈家看身体-动觉智能的培育
其三,不仅为了健康,也为了性与魅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话没错,却并不全面。运动与人的生命质量有关,还与人的生活品质有关。首先,一个人身体健康,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不是充分的生命需求。人还要是健壮的、健美的,是有魅力的、性感的。如此才能创造和享受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运动。要知道,魔鬼身材、优雅举止,以及性能力,是和舞蹈、运动如影相随的,而化妆不过是掩人耳目,药补则近似于饮鸩止渴。

再者,运动本身就是自成目的。运动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当人们步入“小康”社会以后,与“胃”有关的劳作减少了,与“胃”有关的劳心也不需要了,余下来的精力干什么?这时候,人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向动物本性还原。酗酒、嗑药、搞“一夜情”,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完全还原到动物的生活状态。这种堕落式的还原,不费力气,也能获得感官的刺激和愉悦,却不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心灵的幸福,最终会陷入空虚和绝望。另一种选择是上升为一种“艺术性存在”。人类大脑智能的产生,成为人类与动物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人类具有了知识性的存在形式。但人类依然主要在为“食、色”而奔波。从这一点上看,人类似乎没有表现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艺术性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将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新的分水岭。那时,一部分人对“食”的追求,转化为以自我超越为目的的创造性的精神追求;对“色”的需要,转化为艺术的创作、欣赏与艺术性的生活需要。两性之间的愉悦也会有新的实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男女之间的许多禁忌会被打破,人们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高雅的情趣、更加健康的方式,在更加优雅的环境里,进行交往与交流。而舞蹈、体育等将以崭新的形式在未来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艺术来自生活,又引领生活。昨天的艺术生活,必然是今天的生活艺术。不远的将来,具有较高的身体智能将成为一个人能否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群体、更高生活层次的客观需要。

其四,体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不可否认,人们对身体智能认识的偏颇,是与一些舞蹈、体育人士综合素质的不足有关系的。一位获得某年度“最佳人气奖”的影视演员,发表的语无伦次的获奖感言,引起全场爆笑。以“傻得可爱”取得成功,缘于大众对“假”与“秀”的厌恶和对“纯”与“真”的渴望,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心态,这样的成功案例不可能太多。因为“智”与“真”的统一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中国的艺术院校、专业运动队,普遍缺乏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良好氛围,学员、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其中的大多数人一旦退出专业领域进入一个新的行当,往往难以适应。其糟糕的表现,即使是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世界冠军们,也会由此光环尽失。另外,单就舞蹈、体育运动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看,也需要多种智能的协同运作,仅凭身体智能,很难达到世界顶级水平。舞蹈及协作性强、智慧起关键作用的竞技体育项目更是如此。例如,舞蹈艺术就需要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及语言智能等方面的协调动作。而足球则需要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和即兴创造的能力,尤其对身体不占优势的黄种人来说,更需要在脑快、眼快、腿快、脚快等综合智能上取得比较优势。或者说,需要“心领身会”、“心灵脚巧”、“眼疾腿快”、“球到神知”等。

只要苦练就能够取得成功的竞技项目是野蛮的,并不能诠释现代体育的本质内涵,也不值得提倡。同是奥运会上的金牌,其含金量其实是大不相同的。

从另一方面看,基础教育领域轻视身体智能开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挤压下,学校、家长、学生都觉得必须百分之百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的开发上,在体育、舞蹈、音乐方面哪怕花一点时间也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虽然学生有时候可以参加一点体育活动,但那是从保证身体健康、服务于学习的角度认识的,并没有从开发身体智能的高度来对待)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几代人的悲哀。这种悲哀首先源自于青年学生们失去了提升自身综合智能的一种好的方式。舞蹈、体育等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方法。体育可以有效地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不同形式的对抗性,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放弃了舞蹈课,而体育课也仅仅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并不能达到开发综合智能的效果。

这种悲哀更体现在学生们失掉了享受更高品质生活的能力。学生们长期伏案学习,许多小学生都成了“眼镜先生”,许多中学生脊椎变形。教育不仅没有塑造出学生们美的形体,反而使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受到损害,变得毫无魅力可言,这让他们的人生少了许多色彩。由于缺少身体智能的开发与训练,也不了解肢体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学生们阅读、理解高雅艺术的能力不足,缺少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同时,更缺少自身参与高雅的交际与娱乐活动的勇气和兴趣。这不仅降低了个人的生活品质,也制约了文化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降低了一个民族的品位和削弱了整个国家的形象。

因此,无论是普通教育学校,还是艺术、体育专业学校都需要走“体教结合”的路子。“你应该接受自己常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身体智能与其他智能协调开发,才能相得益彰。否则,人们则无法体验丰富和完整的人生。

其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把体育仅仅放在健康的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身体的运用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体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都需要伴随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也包含身体智能的学习。现在,整个社会都需要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激发每个公民的体育兴趣,培养全民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未来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提高生活的品位和质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774.html

更多阅读

杨丽萍与《云南印象》 云南杨丽萍酒店

杨丽萍与《云南印象》飘万芳最近央视“中文国际”有档杨丽萍访谈。电视里的杨丽萍还是一身云南民族服装,色彩艳丽,头上戴着由片片小贝壳或是小羽毛之类织成的头饰,薄薄的,将头发全盖起来,长长的耳环也仿如孔雀开屏般夺目,尽管这副耳环

杨丽萍和《藏迷》 九寨藏迷

今晚是杨丽萍在杭州演出《藏迷》的最后一场。和西藏联系起来,是杨丽萍云南映象后又一次推出的关于她个人民族情结的又一部大型原生态舞蹈剧。我关心杨丽萍,因为她的孔雀舞一直存在我的印象中,太美好了,以至于希望再次看到她露一手的绝技

声明:《舞蹈家杨丽萍照片 《开发自己》第一部分之从舞蹈家看身体-动觉智能的培育》为网友百善孝当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