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信仰对话 商业与信仰



     源于对现实的失望乃至绝望,许多人越来越没有“信仰”,不相信信仰,甚至耻于谈信仰。

  近日,一份《汾酒信仰营销宣言》引起业内轩然大波。对汾酒“信仰”一词的提法,许多人认为这是汾酒的一种表演,表示反对或不理解。

  反对者最“有力”的一条理由是:商业是商业,信仰是信仰,商业运行讲究的是规则完善,而信仰则是个人层面的问题,与商业无关。这可能是时下最流行、最普遍的观点,但它忽略了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实:企业运营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无法绕过“信仰”这一问题的。

  这些年,打着主义幌子、披着信仰外衣,许多本见不得光的黑暗大行其道。“只有缺乏信仰的人才能成功”,这成了不少人的“信仰”。

  “失去信仰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在惠特曼眼里,没有信仰的人便是行尸走肉,便是死物。只要是人,都有思想;只要有思想,都有信仰,即便那些宣扬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他仍然信仰一个主义——生存主义。

  正因信奉狭隘“生存主义”的人和企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回顾中国经济时,发现除了数字上令人瞩目的增长之外,各种重大危机也正在不断出现,比如让国人怵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

  当回顾、检讨这些事件时,规则不完善论、社会阶段论,甚至发展代价论,往往都跳出来了,但除此之外,我们对于人性及信仰的反思却根本没有,即使有一点,也远远不够。

  一个积极、正向的信仰的意义,在于教人向善,它标志了道德的较高层次;而规则、制度的作用,在于它限定了道德的底线。前者防患于未然,后者防患于已然,后者是前者的保障。

 与信仰对话 商业与信仰
  无论如何,我们的大脑必然要被某种“信仰”占据,企业也是如此。当积极的、向上的信仰未能在企业或行业形成主流,那消极的、负面的信仰便占了上风。

  只有我们找到积极的、正向的商业信仰,或者叫作价值观,然后去争取、努力、捍卫这个信仰,商业才有希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79.html

更多阅读

《信仰-我们的故事》心得体会——张琳 与信仰对话心得体会

信仰,是一种精神动力,是我们坚持理想的力量源泉。这部纪录片以朴实的手法、清晰的脉络讲述了中国人选择信仰、坚守信仰到发扬信仰的过程,并使我对中国革命胜利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1919年,一名叫陈望道的年轻人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

汪晓云:中国与古希腊多神信仰的同一性

时间:2010-05-12 10:01 作者:汪晓云 点击:734次古希腊诸神与中国诸神在形象的整体历史演变中呈现出内在同一性。把握中国与古希腊多神信仰的关键在于梳理出两个神话体系中具有发生学意义的“大神”,在古希腊,这一“大神”为酒神;在中国

2015新年诗歌朗诵会·根与梦想的对话 与信仰对话与梦想同行

2015”唐风晋韵·清风山西“新年诗会由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山西公共频道承办,山西朗诵艺术协会、山西省社科院诗歌研究中心协办,旨在以诗歌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凝聚文化力量、重塑清风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

声明:《与信仰对话 商业与信仰》为网友酷到被通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