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看来,保险就是投资理财,将会带来很高的投资收益。多年来就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蒙蔽着国人的眼睛。也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存在,才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国内市场竞掀起两次投资型保险的集体退保潮。 回归保障 保险确实是有投资理财和保全财富的功能,但是保险最本质的功能还是保障。如果把保险比作是游泳衣,那么保险的保障功能就是游泳衣所具有的遮羞布功能。而投资理财和保全财富的功能充其量也就是让我们的游泳衣穿起来显得更贴身美观、更时尚华丽而已。 当然,世界上也确实存在一部分有裸泳习惯或者仅要美观和时尚的人。这些人,也只有到潮水退去或者当他们浮出水面的时候,才会显现出窘迫和无奈,他们也才会理解什么叫做无助和羞惭。 其实,保险产品不论怎样变化,不论是投资型保险还是保障型保险,不论我们赋予它多么齐全的功能和多么华丽的名称,它就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问题。这个经济问题包括个人的经济问题、家庭的经济问题、社会的经济问题,甚至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问题。比如个人保险解决的就是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问题,社会保险解决的就是社会大众的经济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决的是国家的经济问题。 认清本质功能 我们永远要牢记,投资理财不是保险的强项。就保险的投资理财收益来讲,当今市场上有很多投资理财产品都有可能获得远高于保险的投资收益。而唯有保险的保障功能是市场上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人身保障和资产保障。其中人身保障包括:对因疾病或者意外等原因造成的死亡、伤残、医疗费用以及收入中断时给予的经济补偿。资产保障包括:对因意外引起的个人或者企业财产损失的补偿;对因投资失利或者官司缠身引起的个人或者企业财产免遭冻结风险的经济保障等。 投资理财功能客观存在 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充分合理的利用保险的保障功能,使家人和家庭的经济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追求保险的保障功能就是否定保险的投资理财价值。 因为保险的投资理财功能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现在市场上投资理财渠道繁多,但是保险理财安全稳健、保值增值的优点依然是其他投资理财工具无可替代的。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理财型保险进行家庭理财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划,更需要我们抱持理性的投资心态和长期持有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下,通过理财型保险产品进行家庭理财,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重视稳健型投资理财 受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股市普遍暴跌,中国股市指数由一度的6000多点暴跌至1800点左右,巨额资金瞬间蒸发,众多股民被深深套牢。这给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守住本金、保住财富。因此,稳健型的投资理财方式不仅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和抛弃,反而更应当成为我们理财的必选渠道之一。 加之美国政府为了刺激消费,美联储基准利率于2008年12月16日降至0.25%-0.5%之间,香港金管局的基准利率也随即降至0.5%。中国内地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连续下调至2.25%,且还有继续下调的可能。全球基本迈入零利率时代。 笔者认为,在“零利率”时代,理财型保险的投资理财优势依然突出,特别对于下有保底(保证利率2.25%左右),上有浮动收益(收益随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水涨船高)的分红型保险产品来说。 其实,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是家庭财务规划的一部分。不管是消费型,还是理财型;不管是传统型,还是分红和投连型,它们一同构成家庭理财的风险防范基金,是家庭科学合理财务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摆正心态 当然,市场上不乏这样的人,看见某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火爆或者看见别人拥有某理财产品就有冲动购买;市场上也不乏这样的追随者,看见他人抛掉和自己一样的投资理财产品,就盲目跟风,“割肉”也在所不惜。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行为如果显现在保险产品的拥有者身上,那就极为不可取了。

比如,在2007年资本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就存在理财型保险持有者退保的案例。他们很多就是幻想自己也可以在股市一夜暴富而筹措资金选择退保,尽管当年保险公司很多分红型保险的年综合回报率达到8%以上。 同样,在2009 年资本市场跌入低谷、很多人士高呼“保险产品应回归保障”的今天,依然会有投保人因不满意保障型保险产品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率太低而选择退保的案例。尽管风险因素无处不在。尽管一年期存款利率同样低得可怜。 选择了退保,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涵盖保障的缺乏、责任的缺失和情感的苍白。 因此那些仅仅因为短期的银行利率下调或者短期的资本市场低迷而想要购买保险,事实上却并不认可保险的意义者,请您择道而行。 同样,那些不能客观理性的理解保险产品在家庭财务规划中的作用,而仅仅就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购保险者,劝您三思而后行。 “保险产品应回归保障”本是为国人明确投保思路的呼声,希望不要成为投保的“暗瞧”。想要拥有保险的我们,应该对保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理性对待保险理财的投资收益和保险保障的支出成本,科学的理解保险在家庭财务规划或者家庭经济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利用保险为家庭带来长期、实质的利益。 拥有保险,哪怕是纯消费型的长期保险,也是一个中长期的财务规划,也需要纳入家庭的整体财务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的设置,和利率是否下调无关,也和资本市场的低迷与否无关。总之,保险理财不应随资本市场短期的波动而变化。 (宋贯东 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分处经理) 插排:那些不能客观理性的理解保险产品在家庭财务规划中的作用,而仅仅就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购保险者,劝您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