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天打算进入视频领域的企业来说,新思维应是做一流企业,即控制业务标准。
11月3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主持了一下午“2009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惊讶地发现:版权问题居然成了本届大会的第一热门主题。会前记者问的,会中嘉宾谈的,与会后采访问的,都是这个话题。这是我没想到的。当然,与版权主题一样热的,是意料中的《免费》主题,这与我想像的还差不多。 我在主持“高层年会”的时候,就提醒在场各位业界同仁:要认清产业发展的大势,要从产品这个台阶,尽早迈到服务进而到标准的更高台阶上,把握潮流。由于我只是主持,不是正式发言,没时间展开,感觉意犹未尽,因此在这里详细谈一下我的看法。 视频发展这么久了,人们的焦点还聚焦在初级阶段问题上—因为版权问题主要是产品的问题,服务和标准基本不涉及版权问题。我主张发展视频要有新思维,意思是在大思路上,要上新台阶。这样才对得起视频这样一场大机会。 从产品层面看, 版权问题很快就会过时成为一个伪问题 视频互联网发展,好象要把文本互联网发展“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重新走一遍。十年前,第一波做互联网的人,集体做着一种靠内容收费的发财梦。但从纽约时报到千龙网,拥有那么多内容资源,到最后发财了吗?今天幻想把自己变成网上电视台、收费视频垄断者的,仍大有人在。但我要说句令人扫兴的话:靠内容产品发财,不是不可以,但一行顶多容得下前三名,其它都是瞎凑热闹—新浪能有几个呢? 然而,时下的焦点和热点,偏偏是围绕“版权”展开的,其“商业模式”无非以下思路:一是把天下某个门类的版权作品都集中到我这里来(或者烧钱找作者制造出来),可称之为超级电视台思路;二是别人盗版,我去打盗版发财,可称为拦路抢劫或收保护费的思路(好听点叫公路收费思路);三是为上述两种人服务的思路。 这个方向上的商业模式虽然色彩缤纷,但底色十分单一,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而忽略了产品作为一种业态,整体上门槛有多高、利润有多高。纽约时报试验过各种收费模式,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网上信息源分散,获取内容门槛太低,收费模式与广告模式都不易。一位其它行业的老板私下跟我说,等别人在视频上折腾差不多了,他看准其中一行,把所有正版买过来,一夜全部免费,用别的法挣钱。如果是比这位老板更厉害的人也这么做,全行业在这里谈正版,岂不成了“瞎凑热闹”? 这就是产品(相当于内容的“制造业”)这个初级业态天生的弱点。它是成本导向,会以拼价格战拼光利润告终,与“MADE IN CHINA”殊途同归。它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 从服务层面看,免费是近一阶段方向 产品业态系统地升级到服务业态,其中规律正在显现。安德森的《免费》能在这次互联网大会上火起来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揭开了其中奥秘。《免费》中文版每章都是我编写“专家导读”,所以认真读了一下。我认为安德森抓住了问题所在,但道理讲得还不是很透彻。安德森是我的对家同行,我跟他讲,你光盯着谷歌、雅虎了,而腾讯超过雅虎(他只字未提),包括盛大、巨人网络,更值得研究。安德森长驻中国的时候,这些企业还没起来,安德森也意识到现在中国和巴西在免费模式上比美国还典型,他说下一步一定再回中国来亲自研究。 《免费》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也是别人总问我的一个问题,是打折意义上的免费与真正的免费,二者究竟什么关系?对此搞懂的是少数,周鸿算少数中的一个。在“免费”问题上围攻周鸿没道理。最近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刘琦琳的《免费战略》,我看了部分样章,觉得她把安德森没说清楚的关键问题讲清楚了。按刘琦琳的说法,两种免费的关键区别,在于看是否区分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将产品和服务视为同一个市场,免费就是假的(即打折);区分产品和服务为两个业态,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让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两个市场先分离后互补,才是真免费。用马化腾的语言表述,就是对摇钱树和树下土壤进行业态分离;用经济学语言表述,这种特殊意义上的“免费”是指双边市场间的交叉补贴。 视频产业,从单纯的产品业态,将来必然发展到“产品-服务”双边市场业态,这与软件产品业发展到SaaS(软件即服务)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服务这个台阶上,无论软件还是视频产品,聚焦点肯定就不会是版权了。新的聚焦点,一定是增值业态的分离设计,以及增值业务对基础业务(即免费产品)的反哺机制设计(例如以出售道具补免费网游产品)。 这样就看出了视频版权思路的历史局限性。它是广电业在计划经济和事业体制时期,业态发育不充分条件下的传统思维产物。具有市场经济光荣传统和增值历史的互联网界,竟被广电业牵着鼻子走,是何道理呢。 从标准层面看, 发育电子业务平台是下一代方向 其实,从产品升级到服务,已不算什么新思维。SaaS和云计算不是早就有了吗?对于明天打算进入视频领域的企业来说,新思维应是做一流企业,即控制业务标准。我对台下的听众说,现在的成功者只想到产品、服务,给你们空出的机会在标准方面。 这个话题谈起来会很抽象,我不如举例说明。触动传媒现在控制了出租车的后座,可以放视频节目和广告。这显然只是类似江南春的思路。但每个出租车安个视频摄像头会如何?从资本人角度看,这是一个平台。既可以发展Web2.0式的北京实时路况分街分段点播台,也可以成为北京路边餐馆实时查看台(选陌生餐馆可以看门前停车情况),这是提供服务。如果与物联网配合起来,还可以穿透每条街上每座楼上每个公司的柜台,做一做实时收发优惠券之类的事。这就要求我控制住每条街每个传感点采用同样的标准。别的竞争者一旦抢先控制标准,我会整条街整条街地失去市场控制力。当年盖茨不就是这么起来的吗?再比如,我去东北,看到技术人员在开发睡觉开车软件,我要想控制这项核心技术,从哪入手呢?我肯定应该搞一个道路操作系统,控制马路上向汽车发定位信号的传感器的标准,然后跟人家说,全国的马路都采用我的传感操作系统,你不符合我的标准,就请到幼儿园发展你的事业去吧。 对视频发展,总的感想是:有钱不挣,罪过呀;有大钱不挣,专挣小钱,罪过中的罪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