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请深爱傅云染 如果爱,请深爱

 如果爱请深爱傅云染 如果爱,请深爱


  大部分公募和非公募基金主要是缺乏经验,不会做,所以我觉得行动起来最重要。大家不要上来就说“我要么捐几十个亿,要么不动”

  

  行动起来最重要

  

  我非常欢迎(股权捐赠),慈善要大发展,非要走到捐股票那步不可。从全世界慈善事业发展中也可看出,必须有大数额股票捐赠,才能真正把慈善事业发展的声势做大,而且捐股票是慈善事业发达程度的标志。企业家不一定都要捐现款。

  我建议大家捐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研究法律,并和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包括证监会等进行积极的互动。

  要注意,你捐股是一个法律行为,你的股捐到基金会产权就变了,改变产权就需要履行法律程序,得过户。想做这类基金会的,准备捐股份的企业家,一定要想清楚这件事情。我认为他们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也是可贵的,不要质疑他们逃税什么的,人家不捐不就没有税,他逃什么税呢?

  现在大部分公募和非公募基金主要是缺乏经验,不会做。大家不要上来就说“我要么捐几十个亿,要么不动”。其实现在的法律空间还有些滞后,你能不能先捐几百万现金?比如说非公募基金会起点比较低,在省里面注册就只要求200万元。你捐赠几十亿这么多,为什么不先注册一个非公募基金,让它先运作起来。行动起来最重要。如果只停留在口号,等着83亿或者30亿,20亿股票的捐赠或转让的障碍解除,这样没有办法开展慈善活动,也没有办法取得经验。

  企业家要有思想准备

  一定要说好处的话,企业家一旦进入公益领域,他会发现他得到的社会大众关注、支持,效果是他想不到的。有一个企业家跟我说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做企业的时候,想见一次比尔·盖茨非常难,等他做公益的时候,他发现太容易了,跟比尔·盖茨、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非常容易见面,开会大家坐在一起,随便握手照相,这时他们发现公益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平台。

  一旦做公益,大众天天追着你不停的说,为什么?一方面说明社会对公益行为确实是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大家确实对你行为和道德水平感到崇尚,所以你马上从一个企业家变成社会公众人物。这是社会给你的荣誉,但是同时,社会就会要求你按照公众人物,或者社会人物的标准来看待自己。就像做产品一样,你现在做公益也要提供公益产品,大众也要检验你的公益产品。

  企业家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做这个的时候一定要做得周密一些,避免不必要的猜测。比如说现在汶川地震后,大家着急,很多慈善机构说我账上剩这么多钱,我们没有办法交代没有办法公开。我说不是这样,慈善组织钱多了以后周期长,是全世界普遍现象,不是让你马上花完。但是你要给捐赠者一个回答,告诉他们项目在哪,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这是捐赠者的尊严,他们想知道的,并不是要求你赶快把钱花完,也不是资助每一个孩子都拍成照片,赶快给人家捐赠人,或者请人家过来参观,不断要求捐赠人介入。我们很多慈善机构无力开发项目,就形成这些困境,出台《慈善法》加速引导大家向前,我认为是可能的,但是要靠一部法律使大家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我觉得面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很多问题要解决。

  《慈善法》草案,也没有对于捐股行为有法条上的突破。一个基本法不会定得那么具体,对捐股的规定将来证监会、税务总局、财政部会有一些协调。

  《慈善法》目前还在初稿中,将来还要经过公示,对社会广泛征集意见,比如说,讨论的时候还没有捐股,征求意见的时候很可能就有了。

  (采访/本刊记者 孙雅男)

  

  以制度规导向善之心

  

  口述 | 吴世农 河仁基金会方案设计牵头人

  厦门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为什么他们非要捐股票?

  企业家选择捐股,一是保护所有者的股权相对稳定——如果我现在突然间把股票卖掉,把钱拿去捐,社会、公众、股东怎么想?相对而言肯定是平稳地把股权直接转移到基金会来对各方影响小一些。第二,也可能股票价值现在还没有充分体现,当时10块卖掉,现在可能变成15块,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套现?其实很多股东不愿意老总把股票捐出去,他愿意老总你本人持股最好。如果再更进一步,把这些股票全部卖掉的话,对股市是什么影响?所以这里面不一定涉及到税务的问题,反而是股东利益的问题。

  捐这种上市公司流通股,价值怎么界定,我们理论上、经验上都有一些办法,比如说,我们在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时候,你的股票价格也不宜用当天的收盘价,就是过去30天、15天、20天,股市的平均价格。只是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条文,其实这就是一个会计数字的问题。

  避不开的税务问题

  很多人一听捐赠就质疑说是不是富人想避税,我个人认为,从税务安排上面讲,可能有很多比捐赠更好的税务安排,并不是只有通过捐赠他们才能做到,也许他捐股票这种方式,说实在话还不如他捐收益权,更有利于税务安排。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他还是选择股票,尽管这样可能在税务安排上会更难一点。

  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很多企业家愿意、也想做捐赠,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法律上,税务上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法律问题是他们比较关注的——税务问题当然也是一种法律问题。

  治理模式可以讨论

  目前基金会一般的做法基本上就是把钱存银行,或者委托理财,也就是找信托投资机构。如果这样,整个基金会的资金依赖性比较强,收益也比较低,有5%左右的收益就算很不错的,现在行情就是这样。这样基金发展的速度就会比较慢。

  很多基金会希望可以自己做投资,这样才能提高收益,主要还是客观考虑到基金会长远的发展。基金会的钱到底投什么,如果能够自己进行投资,他肯定有更多的机会,找到收益高的、风险相对比较低的项目。

  但如果允许基金会自主投资,就有人担心是不是炒作股票等一系列问题。我觉得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加以监督或控制即可。原则还是要稳健,怎么稳步成长,同时选择一些好的公益项目,不是简单停留在一般的慈善项目,要做一些有影响的慈善行为,树立基金会的形象和影响力,这是比较重要的。

  期待有新的慈善制度设计

  作为最有力的那只手,政府应该在慈善制度设计方面有所改变,引导和鼓励这些富裕人士进行慈善捐赠。让他们形成共识——有钱的企业家,明智的企业家不是把钱存起来,或者把钱留给下一代,而是应该把钱捐赠给社会,做一些公益事业。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对于企业家捐赠没有一个推动力。如果政策能够突破,今后我们法律法规更加完善了,税务制度安排更加合理,就要建立一个有社会公信性,高度自律的基金会,在章程设计上更加透明,人们才会更加信任。

  (采访/本刊记者 孙雅男)

  让慈善造就更多社会型企业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075.html

更多阅读

“云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么? 杭州准备好了

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信息服务已经逐渐被大众所采用。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已达到了3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将数字技术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点点滴滴。正因为用户数量越来越大,用户

声明:《如果爱请深爱傅云染 如果爱,请深爱》为网友没有影子的晴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