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人民币汇率



 尽管央行一直声称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大,但在11月11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首度把“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的新表述,加进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提法中。这意味着,央行对汇率政策的调控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转变。去年以来,央行在汇率问题上的一贯提法则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而自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央行此前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没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声明中提及人民币汇率。敏感的市场人士和研究机构据此猜测人民币汇率将变得更有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升值。

  而仅仅在此报告发布的10天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调研时曾指出,目前中国外贸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未来相关经济政策和人民币汇率会继续保持稳定,给企业稳定的预期。更早前的10月27日,商务部外贸司有关人士也明确表示,虽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重,但中国不大可能在出口显著增加之前大幅调整汇率政策。

  政策变动一直被出口企业视为最大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又是其重中之重。一些机构在第106届广交会的调研显示,人民币汇率能否维持稳定几乎成了出口企业们唯一关心的议题。对于出口企业的担忧,商务部已多次表态,明年外经贸扶持政策将保持稳定,以期“给企业稳定的预期”。但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最新表述无疑意味着:出口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将重新变得扑朔迷离。

  应该看到,自2008年7月人民币重新选择与美元挂钩以来,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已经出现明显贬值。国际清算银行11月17日公布的最新有效汇率显示,10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5.16,环比下跌1.5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从3月开始,连续环比下跌5个月,虽然在8月出现单月环比小幅回升,但9月以来,随着美元下跌速度的明显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9、10月连续走低。人民币兑美元维稳、对其他货币贬值的局面对缓解严峻的出口形势功不可没,但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升值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个月内连续两次表示,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是被“严重低估”的,并呼吁贸易顺差惊人的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以扩大内需,进而缓解全球贸易失衡。在此前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期间,日本、巴西、印尼及欧洲国家的官员,都在会外场合敦促中国放手让人民币走势更为弹性;而包括美日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21国财政部长在一份声明草案中均认同:“灵活的汇率机制是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这被外界视为对人民币升值的委婉催促。

  由此来看,央行重新“定义”人民币汇率,自然包含缓解外界压力,显示中国推动汇率保持灵活性形象的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发布报告之时,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后,正如西方媒体所解读的那样,这无疑是中方欢迎奥巴马来访的一份“大礼”。近期,包括中金、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投行纷纷发布报告指出,明年人民币将重启升值进程,但难以大幅升值,中金预计明年全年将小幅升值3%~5%——在出口形势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前,政府始终无法在汇率方面保持足够的“从容”。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人民币汇率
  但即便如此,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最新表述,表明人民币汇率并非“铁板一块”的,是可以为了缓解冲突、获取利益而在适当的时点做出让步或交换的(在中美关系史上,中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让步已不止一次),比如说获取欧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等等。

  以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为例,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特别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在增加。1~9月,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639%。而且,在今年9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共召回7个国家和地区产品15次,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6次,占被召回产品总次数的40%,居第1位。尤其是在9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华输美轮胎最高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后,美国接连对我国的无缝钢管、紧固件、铜版纸、磷酸盐等产品发起反倾销合并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诉讼频率之高前所未有。美国的贸易保护之举引发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包括欧盟、南美等地区纷纷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为102亿美元,调查案件数量及涉案总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9%和125%。10月当月,又有11起贸易救济调查发生在我国的出口产品身上,涉案金额116亿美元。

  贸易战的另一面,就是汇率之争。一方面,被低估的人民币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全球贸易失衡乃至全球经济失衡的重大推手,从而为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提供了口实。另一方面,美国要改变过去那种“债务推动型”增长,建立新的“出口驱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并以此增加就业,最大的障碍就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因此,对人民币施压,既可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自中国的进口,实现自己的“贸易平衡”。

  因此,中国维护人民币汇率灵活的立场,不仅可以回应这种无端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界对中国产品的敌意。尽管涉及贸易摩擦的案值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左右,但其对具体产业的打击往往是灾难性的。而且,如果任由贸易战恣意下去,其所造成的伤害并不见得比人民币升值来得少。例如,在美国相继对我国石油管、管线管、标准管和压力管在内的中国钢管发起“双反”调查后,2009年1~9月,我国出口美国无缝钢管35.5万吨,同比降低了约70%。其中石油管1~8月出口美国31万吨,同比降低71%。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美国无缝钢管约40万吨,同比降低83%,其中石油管31.5万吨左右,同比降低86%。目前,我国除普通机械管还有部分出口外,大多数无缝钢管对美出口业务已陷入停滞。

  对出口部门来讲,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无法在根本上动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从2005年7月汇改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接近20%,但是中国的出口在同时期仍保持了高速增长。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维稳,对其他货币还出现贬值,但在多数时间出口仍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今年3月以来,诸多出口型经济体,如德国、韩国、台湾等,其货币对美元均出现较大程度升值。应该看到,对汇率波动的承受力本身也是出口部门竞争力的一部分,人民币维稳甚至贬值,无法给出口部门提供一把永久的“保护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128.html

更多阅读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的补贴专向性 反补贴协定

安徽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目强2013-2-28 15:33:16  来源:《政法论坛》2012年2期【内容提要】补贴专向性是《SCM协定》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决定了某一补贴行为是否属于《SCM协定》调整范围,也是一

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量的增大和经济

声明:《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人民币汇率》为网友半岛弥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