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秦:凭空造出大市场



读者大人的思考题

我真诚地建议亲爱的读者大人们在阅读本文之前花五分钟思考三个问题,这是网秦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三个难题。如果换作是你,会如何决断?

 

1、手机病毒(市场机会)还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进入还是再等等?

2、靠着口碑相传发展到30万用户,距离打动投资人似乎只有一步之遥,这时没钱了,你该如何抉择?你该不该向用户收费?

3、你想巴结上诺基亚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从何做起?

 

 

    我一直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但走的却是通常人们理解上的正途。

 

    1998年,我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双学士学位,2003年,在北邮网络与交换国家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那正是互联网产业快速膨胀的年代,所有人都在想着怎么在互联网上重构整个人类社会。我憧憬着投身IT浪潮,先后写了几十个商业计划书,落实到操作层面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与医疗相关的项目。当时的状况是中国的医疗资源稀缺而需求非常庞大,我想也许可以酝酿一个类似携程模式的“协医网”门户,帮助患者引荐好的医疗资源,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协作,甚至还试着尝试了一下,但是我很快就发觉这件事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不能掌控的。撤,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网秦:凭空造出大市场

 

    我接着在研究室里做着我的学问,期间在世界一流网络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近20项,曾获中国通信协会科技进步奖。

 

    因为一直在做网络传输方面的研究,一次与外籍科学家的交流对我触动很大。

 

    当时,诺基亚全区首席科学家到我们实验室做交流,他很随意地提到了未来智能手机上会有病毒威胁的可能性,就在同一时期,全球第一个手机病毒在Symbian操作系统(诺基亚开发的手机操作平台,中文名是塞班)上被发现。我开始意识到安全在未来会成为一个大市场,安全服务也许会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但是这个时候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依然不能判断是否要做手机安全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讨论中,有好几个方向大家觉得都还不错,可以创业,你必须学会取舍。

 

    我们开始频繁地开会讨论,得出几个结论:

 

    首先,初始的资源投入不能太大,原因很简单,我们这些穷博士手上没钱。

 

    其次,选择有普遍需求的,未来用户数会很大,并且他们会频繁使用的应用。比如我们探讨过婚礼和葬礼,人人都用,但是使用的频率太低。我们一致看好手机,因为我们觉得,互联网上你会用哪些基础性的服务,你在手机上也会用。

 

    最后,必须是兴趣所在,优势所长的具有核心壁垒性的服务。比如邮件,当时手机上也没有这种服务,我们的分析是,在互联网和在手机上提供邮件服务肯定会不同,但是存在的壁垒可能不够高,再比如咨询浏览,肯定有价值,但是壁垒也很难建立,所以这些类型的项目我们都给PASS掉了。但是安全不一样,我们认为互联网安全服务成为基础性服务的现象也必将在手机平台上实现。

 

    苹果砸到牛顿头上绝不是偶然的,苹果树下看庭前花开花落,我觉得这五年是很有价值的积累。

 

创业面前人人平等,

即使是三个博士也不例外

    确定了创业的方向,最初的创业团队也很快搭建起来。最核心三个人,史博士,是我高中同学,1999年的时候我们就凑在一起讨论创业,他负责运营。周世宏博士是我学弟,我们在同一个实验室,他主要负责研发。

 

    但是怎么开始?

 

    跟许多从校园走出的创业者差不多,我们选择了一种取巧的模式:从2004年初到2005年的10月份,我们内部做了分工,三人一边兼职一边做研发。到了10月,我们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的杀毒产品,同时我们开始计划成立公司。2005年10月,三人凑了点钱,让史博士离职出来注册了一家10万元的公司,然后公司出一部分钱请我们实验室帮助做研究,当然这个项目就落在我和周博士的身上。这样的好处就是还可以申请一些大学的经费缓解我们资金的压力,而知识产权未来可以归公司所有。

 

    计划得很周密,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我们的想法幼稚,很快,我和学弟都从实验室辞职出来开始全职创业。

 

    这是一个很艰苦的阶段,最让人头疼的是到了2006年,全球的手机病毒依然屈指可数,手机病毒在全球也只在几个专业论坛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在讨论。我们租了一间废弃的幼儿园,几个人昏天黑地地做开发。

 

    2006年4月,我们对后台上的用户数据做了一个分析,我们发现网秦的用户居然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这确实很出乎我们的意料。显然,手机安全是一个全球的生意,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版本就是双语的。当然,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用户也让我们整个非常振奋。

 

    研发了一段时间,网秦出了新的版本,我们几个也在商量要不也学别人去做点宣传,增加点知名度。

 

    当时也是两眼一摸黑,不知道怎么做,你说我们几个大学出来的做学问的博士能懂什么宣传。但是回头来看,我们几个外行当时坚持的理念还是很正确的。你首先得自己觉得这东西真的好,推荐给你的朋友,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这个东西有价值,影响别人的同时实际也坚定了你的信心。

 

    其次是用好论坛。互联网论坛肯定是一个好的营销渠道,网秦出了新的版本就挂在几个专业的手机论坛里面让网友免费试用。让我们兴奋的是,网友很热切地关注着我们的进步,他们都是真正懂行的人,经常会有人给我们提修改意见。

 

    我们也想着去做点活动,但发觉这真是一件很难的事。

 

    2006年5月1日,我们想在大中电器搞个活动,买手机的用户,我们就赠送一张网秦的杀毒点卡(当时网络游戏点卡正盛行,我们也试着模仿)。这个活动真是费尽周折,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五一是电器城的黄金时间,进店是收费的,公司根本出不起这个钱,我们的一个同事李卓为此和大中电器当时的总经理沟通了两个月,软磨硬泡,我感觉对方真的是被诚意打动,觉得这个小伙子他就想做成这件事情,干脆帮帮他,最后没要我们的钱,我们当时也没敢送礼,因为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

 

    大中虽然同意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非常紧了,公司还要控制成本,你得把设计做出来,拿到南方去印刷,再邮寄回来,再送到大中的店面。邮寄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们去拿货碰到了北京那年下得最大的一场雨,折腾到半夜好歹送到了指定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团队十来个人全部出动,满心欢喜地赶到大中电器,找了几家发觉都没在做促销活动,一问原因:卡根本都没运到,还在总店,因为是旺季,需要大量补货,我们这种不赚钱的事根本排不进去,没办法,只有自己动手,分送到各个门店。

 

    到了门店,很多店长都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你还得说服店长,说谁谁谁同意我们在这做什么事情,费尽周折,活动最终做了,但从效果看不能算成功。

 

因为手头一直紧张,

所以我们老想怎么赚钱的问题

    争论了很久,有人说应该坚持免费,依靠广告赚钱。对这个观点我们有疑问,从用户角度出发,最好杀毒软件一个月也不要弹出来一次,你在后台解决了就好,这实际上是免打扰,帮助我省心的一个服务,这决定了你其实很难找广告。为什么新浪可以免费靠广告赢利,因为你会将15分钟停留在新浪,注意力无偿提供给新浪了,新浪可以将它转卖成广告。所以两种服务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安全(至少杀毒服务)是不具备用户时间的,所以他很难转换成广告,非常难。

 

    也有人提出要转换成精准的广告,精准的广告那就意味着他要获取用户数据明细,否则怎么能做到精准广告呢?你要增加营业收入,你就要靠多到达用户,而这个目的与你产品的本质是矛盾的,所以这个商业模式本身是有问题的。

 

    说白了,靠广告,你没有上千万的用户,你去谈广告,那都是瞎扯。即使有了,广告是很长的价值链,广告代理、广告主、广告第三方,广告机构的监视效果,你搞不懂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基础性的一些安全和管理服务实现免费;特殊需求,或者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的服务可以考虑单独收费。

 

    网秦的收费体系由此确定:比如杀毒服务是免费的,但是病毒库的更新是付费的,而且门槛很低,可以一次付两元,也可以包月。其他管理服务也同理而论,这就要求你必须要定义好服务,区分出有付费意愿,并且付得起钱的群体的需求。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你的服务应该怎么做销售?

 

    那时候网络游戏正热,我们受网游点卡模式的启发,想到我们也可以卖点卡提供服务(类似于网络游戏的点卡),因为我们看到用户来自全球,于是在eBay网上做了一个尝试,到了5月,一个马来西亚的用户买了两张点卡,这是网秦卖出的第一张点卡。钱不多,但我觉得意义非凡,这是一个产品变成商品的过程,是质的飞跃,并且证明了用户真正有这个需求。

 

    之后,我们又想手机用户中了病毒,肯定会去找维修店。我还亲自跑到西直门手机维修店和他们谈合作,但后来发现维修渠道太分散,根本管理不过来。偶然的机会,我们联系上诺基亚售后的部门,他们有外包的公司,管理着上百家的售后服务店,都很正规,用户的信赖感比较强。由于外包公司的需求很简单,采用点卡模式大家的利益也很容易结算,所以谈判很顺利,这是我们一个非常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

 

道理很简单,

就是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这其实是一个圈子,真正进来的都是跟他有很长时间合作的,大公司的选择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你跟我说一个月你的idea(想法),我听听,如果两三年以后你还在说这个idea,而且你影响越来越大,我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其次,你如果希望更加紧密地和这些大公司合作,必须了解这些大公司的体系:大公司的核心部门,他基本不会接触到外面的创业团队,所以你必须要从外围入手,沉下来,静下心认真做好你自己的工作,如果觉得不错他会在内部推荐,一定是这样。

 

    等到公司发展越来越大,你会看到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很科学的方式。时间是最简单有效的过滤器,它会把最有价值的项目、最好的合作伙伴留在最后。 

 

答案揭晓:

诺基亚是棵大树,

但要怎样才能爬上去

 

我们是诺基亚全球的白金伙伴,所以业界有很多传言认为我们公司和诺基亚有很深的渊源,理由是我们当年所在的北邮网络与交换国家实验室和诺基亚有着十年的合作关系,甚至有传言说网秦的背后有诺基亚的投资。

 

听到的传言多了,我们基本已经免疫了,和诺基亚关系好是不假,但只有我们清楚这种紧密联系背后的艰辛。

 

上面提到的和诺基亚售后外包公司的合作是我们与诺基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不复杂,效果却不错,大家都有利可图。

 

通过这条线,我们找到一些关系把网秦引进到诺基亚,一放确实效果也很不错,刚好Symbian在中国成立了公司。我们听到消息,立即动手准备申请成为它的白金合作伙伴,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由英国的CEO亲自批准。

 

既然选择了你就必须付出劳动。这其实是一个很烦琐的过程,不断地测试,然后看用户的反馈,包括之前我们在售后部门的反馈效果。但是最后,谁也没有想到通过批准的理由只有一条:到2007年4月,我们在中国大概有超过一百万的用户。这是塞班上单一应用用户超过一百万的应用软件。

 

当时国内企业一共批准了三家,中国移动的卓望集团,腾讯,网秦是第三个。但真正签完协议我们却是第一个,因为移动和腾讯都是大公司,他们要走流程,我们不改,因为不用想了,赶紧签。

由此我们获得了一条重要的通道,直到今天,从这个渠道每天能给我们带来三千名真实用户,这是网秦发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时刻。

 

你身临其中的时候会觉得整个过程痛苦无比的。但是当你经历过了,回头想想,其实也没有最初预计的困难。

 

你必须知道诺基亚这样的大公司总体上是比较开放的,但是要实现合作的过程其实很长。

 

 

如果手机病毒

是个伪命题

 

记者:如果开发出来,但手机上没有病毒泛滥怎么8202;办?

 

林宇:这是个问题,但是那时候真没有精力去想这些,真要那样无非也就是个死嘛。但是你必须相信你的判断力,明明知道你发现的是趋势却还杞人忧天,这肯定会耽误事的。事实也证明了市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想这个问题的机会。

 

 

资金接济不上了

怎么办

 

虽然待在破旧的幼儿园过着简单的生活,但是我们很快遇到了创业过程中的一道关键的坎,迈不过去只有关门,那就是:资金。

 

2006年2月,三个博士一起凑的创业资金已经花完了。

求爷爷告奶奶,从好友的公司借到了一百万元,请注意是借。这让我依然忧心网秦的未来,我开始留心寻找合适的投资人。

 

我记得很清楚,到了2006年的8月7日,我们约了一个投资人晚上9点半见面,一直等到凌晨12点半。还好,大家聊得比较投机,一直到凌晨四点多,大概两三周之后给公司投入了大概一百万元。

 

靠着这笔钱我们坚持到了2007年初,信息产业部的电子发展基金给了网秦无偿的资助,让我们坚持到了2007年6月,等来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金沙江联合三家对我们完成了第一轮投资,年底又接受了一笔1.2亿元的投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隔周就会给金沙江和红杉的合伙人发一封关于网秦团队和项目进展的邮件,这一过程一直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总共60多封邮件,直到这时,我知道我们饿不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231.html

更多阅读

皮草小饰品闯出大市场 小乡镇,大市场

     虽然,目前乡镇店的竞争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可预见的未来两三年,市场将出现加速度发展,竞争会越来越快,不能在竞争中快速成长的乡镇店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只有那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懂得寻找成长路径的乡镇店才能真正拥

工地挖出美艳女尸 锁住小客户,挖出大市场

在白酒日渐进入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很多厂方考虑到市场上投入产出比,都很不愿意把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市场中去,更何况一个县城区区一、二十万的人口了,因此,这些一、二十万的小县城常常被那些大品牌,大公司和大企业所忽略,由此也给予了那些

小政府大市场 涵义 小鞋垫踏出大市场

    一个周末的上午,记者驱车前往平舆县洼李村村民李国喜家采访,他家热闹得像个小集市,来自周边乡村的70多位妇女带着自制的绣花鞋垫正忙着交货付款。老李忙得够呛,要给姐妹们倒茶让座作登记,又要陪着厂里来的收货员验货付款发货样。

合肥要素大市场 礼品包装:小手艺 大市场

    每到节日,我们常常要送亲友礼物。    礼品包装成了一个消费新亮点,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2001年6月,王桂彬和黄伟丽夫妇在北京万通新世界商品交易市场开了一家礼品包装店。    5年来,他们的生意一直不

中天纺织:小浴帘闯出大市场

 研究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口味,是企业永远做不完的“功课”。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够实现自家产品与市场热点的对接,找到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   宁海中天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立功最近喜上眉梢,公司上半年的订单接踵而至,而

声明:《网秦:凭空造出大市场》为网友不要回头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