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么天才和成功的创意,最终都会被另一个更新的想法所取代,但是企业管理者也无法避免人类共有的弱点——总要抱着熟悉的东西不放,那些陈旧的观点、信念和思维模式,即使到了该退位的时候,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比如,亨利·福特就在竞争对手的新车销量纷纷超越自己的时候,还固执地生产他的T型轿车。 同样, 苹果当年石破天惊地推出iPhone,之后的数年内一直围绕手机的配置、附件和应用作文章,似乎是一条走不完的光明大道。最近苹果刚刚发布了让大家揣测已久的iPhone 5C 和5S,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两款产品是探讨“创造”与“创新”之间区别的好案例,当然两者都很重要,本质却完全不同。 创造性可以定义为:打破现有思维框架的能力,这一过程通过新的创意、假设、流程或者其它形式来实现。举例来说,当苹果的领导者意识到可携带音乐播放器可能进化到何种地步——从索尼随身听到配有生态系统的数码设备,新的iPod随之产生。同理,虽然iPhone并不是世界上第一款手机,但是它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手机应用的传统概念,后来的iPad和苹果鼠标也是如此。 而创新却不在于颠覆,而是对现有状况的改进。换句话说,创新意味着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包括新的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并且将它们付诸实践。比如,第一款iPhone面世以后,苹果一直在做产品迭代和开发新功能的工作,使用户不断改变着对产品的期望和理解,这就是改善性的创新,并非创造。
![创新和创造 iPhone 5C & 5S,是创造还是创新?](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373735423983.jpeg)
想想比克公司推出的双面、三面剃须刀,由于他们之前也在生产剃须刀,这算不上是新的战场,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提升。但是,从单纯地生产钢笔到制造各类塑料用品,包括钢笔、剃须刀、名片、打火机等,对于比克公司来说就是跳出旧框架,进行“创造”的结果。 早期的灯笼和灯泡的原理是基于“光明来自燃烧”的认识,当这个思路固定下来,工程师们的尝试就仅限于烧不同的材料,看看光的亮度和持久度如何。爱迪生却打破了这个套路,让全世界认识到光不止源于燃烧,还可以源于阻止某种物质的燃烧,从而发明了白炽灯泡。 回到眼前的iPhone 5C 和5S,苹果的领导者可有改变产品和服务的旧有框架?有没有创立一套新的系统或者让他们传奇般的研发团队再度发威,取得颠覆性的进步?可以肯定的是,一项技术无论在今天如何辉煌,比如 iPhone和它的生态系统,要延续下去,其背后的创意和逻辑都必须不断地被检视和变化。假如他们能做到这一点,猜猜看我们还能经历多少意想不到的惊喜,再度体验当年的苹果公司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