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90后洞察报告 《洞察》第三章之90后一代的现状和未来



系列专题:搞定90后!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是60后,60后是改革开放中间受益最多的一代,受到了较好的教育,社会也比较开放,是属于知识、信息都比较开放的一代。他们看了80后的成长过程,听了很多对80后的议论,对独生子女有很多见识和经验,所以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了。对90后来说,同样缺少小伙伴,但由于和父母沟通增加了,所以从小变得比较大人。我们总结出独生子女90后的四大特点,叫做“拟成人化”、“激情体验”、“松圈主义”和“一心多用”。这4个特点,跟80后有一定的相关之处,但又相当不一样。

首先跟大家说说“拟成人化”。因为90后从小和成人的交往,他们的父母也比较能和他们沟通,所以能够理解成人的一些交易模式,能用成人的方式来思考和做事,讲究“双赢”和“互惠”。光想自己占好处不行,一定要让别人都占点便宜,这个便宜才能长久。比如,“请朋友吃饭是不会吃亏的,朋友会请你吃回来的,可以轮流坐庄的。”

再比如,他们也很懂得算计,他们认为“要得到这样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但在生活上有要求,同时也在想为此应该做什么。蒋沐阳是今年清华的大一新生,她9岁就开始写小说,她曾说过这样的话:“其实写小说是蛮辛苦的,尤其是你把它当成事情来做的时候,有时候想玩就玩儿不了。其实我都没想到能考上清华大学,但正因为我做了那么多,清华大学就说‘破格’,很多破格都在后面等我呢。”你看,她就懂得投入就有回报。上图的何副馆长和我聊了聊他90后的孩子:“周六的时候,他跟着我老老实实去看爷爷奶奶,回来路上还讲很多革命理想,让我很高兴,我就说,明天你去玩吧。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儿子很会算计,用星期六迎合我的方法,赢得了我对他星期天的放松。”的确,90后的算计能力是非常强的,不如80后实诚。他们知道要先让你高兴一下,然后再玩,而80后很实在,只要不爽就是不爽,他今天要玩,你不让他玩他也玩儿。

90后也很讲究现实。很多人经历了很多次挫折才知道“谈恋爱和结婚是不一样的”,而90后还没有经历就知道了:“男朋友要找一个我爱的人,结婚要找一个爱我的人,男朋友以爱情为中心,结婚的对象是以家庭为中心。婚姻和爱情不同,婚姻比爱情更持久,要保持一个漫长的婚姻,老公必须和男朋友不一样。”这段话听起来不像是小孩子讲的,可这确实是小孩子讲出来的。而且他们也能意识到“理想不等同于职业,找职业不能按理想去找”。这里再念一段90后的原话“我喜欢说唱,但我不会把说唱作为我的职业,说唱需要天赋的,我没有这样的天赋,只能把它当成业余爱好。我不去学说唱而是学日语,找一个赚钱的好工作,赚好钱以后会干什么呢,我现在想不了那么多,走一步算一步。”你看,他知道吃饭和爱好是两码事,要找一个好工作但保留自己的业余爱好,千万不能靠业余爱好吃饭。他们这么小就有这么成熟的心思,因为他从小就像大人一样观察社会。

同时90后也知道社会竞争激烈的,需要圆滑世故。我再举一段90后的原话:“三好生是很重要的,因为连续三年三好生就是上好学校的敲门砖,因此必须和同学、老师都搞好关系。我总结出来一些能够提升自己地位的小办法,比如说,经常没事到老师身边待着,老师有什么事咱就抢着做,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就一定要去干,不要怕麻烦,你就能当三好学生。”所以90后比80后更讨大人喜欢。80后实实在在的,比较直接,领导觉得不爽,“这说话怎么一点不顾场合?”而90后的拟成人化更加接近成人的口味,用上海话说“捣糨糊捣得比较好一点”。比如,90后和你关系好,并不代表欣赏你,他也许会这样想,“你当上干部,不就是靠拍马屁吗,跟领导关系搞得好他就让你当领导”。但也不会得罪你,因为你是领导。

还有一个显示90后和成人很相近的表现。60后从小是希望长大的,希望长大之后将来能当国家总理,希望长大以后能赚很多钱分给爸妈,希望长大以后能够干这干那。如果60后、70后的人突然有一天说“我童年的时光多么美好”,对童年的那种回忆和顾念,便是心里开始衰老的转折点。而90后呢,很小就已经开始怀念童年时光,不想长大,觉得长大不好。

|www.aihuau.com|22

90后第二个特点是“一心多用”。90后有个非常典型的现象,一边听着MP3,一边在和老师或者爸爸妈妈说话,同时还在做作业,或者是上网。爸爸会对孩子说:“注意点,集中点,跟你说话呢。”“我在听你说话呢。”“那你耳朵上不是还听音乐吗?”“嗯,我也听音乐呢。”爸爸会认为听音乐和听老爸说话这两件事应该分开,否则两件事情相干扰;但孩子认为这很自然,因为我们都这样的。其实过早成人化的孩子在心理上是容易有疾患的,因为他们只掌握了成人的沟通形式,而没有沟通实质,所以他们很忙活,要把整个空间填上。

举个例子。领导在上面讲话,50后、60后的人是怎么做的?——“鱼眼技术”,像鱼一样睁着眼睛,但睡着了。领导也很得意,看到大家在认真听。80后呢,听着不爽就走了,看都不看你,“那个水平还敢讲?”“因为你讲不好,所以我走了,也不存在对不起你的问题。”对于90后来说,我这个耳朵听MP3、那个耳朵听领导讲话,领导讲得好我多听两句,领导讲不好不影响我听MP3,前面还放一个手提电脑无线上网,上面5个QQ开着和人聊天呢,顺便有空的话再玩一个游戏。90后认为领导讲了两小时,其实只有两句话是新的,但他是领导,也不能让领导不好意思,让他念吧,我该干嘛就干嘛,所以还坐在那,看起来好像经常还微笑一下,讨领导高兴。作为在上面讲话的领导,底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心里感觉也不错,起码比80后“对不起,拜拜了”感觉好多了。

 2016 90后洞察报告 《洞察》第三章之90后一代的现状和未来
90后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也变成了一个他们判断世界的标准,会觉得前代人接受的东西太少了,会做的东西太少了,双方信息是非常不对称的,所以内心不是特别尊敬你。所以如果爷爷整天拿老经验教训他,孙子就说“你玩都没玩过怎么知道不好”。所以要让儿子佩服,你也必须得玩。比如,儿子说:“老爸我跟你说,有个新的玩法可好玩了。”“是吗?你教我。”儿子会认为,第一,我爸很谦虚,向我学习;第二,我爸跟我平辈,有的东西他学我的,有的东西我学他的。以后可以向朋友炫耀说,“你老爸会玩电子游戏吗?我老爸会。”所以,你怎么靠近他呢?就是要和他一样能够快速地、广泛地获得信息。

另外,90后喜欢原创的东西,讨厌抄袭和模仿。比如他说:“这是我给我的小艾设计的新造型,已经上传到我的空间里了。”他的小艾是一只小狗,他在小狗前面放本书,再给它戴副眼镜。“我很少在自己的空间里面贴图,如果不是自己原创的,就会觉得没意思。”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90觉得80后很可笑。举个例子,“有一些书,我一看就不想看了,一般都是青春文学,比如说韩寒的,郭敬明的,因为故事很老套,写的东西都差不多的路子,看到一半就猜到最大的反派人物是谁了,而且结果发现果然是这样,让我很失望。”本来大家觉得韩寒、郭敬明很牛,他们在网上从批评余秋雨开始一直批评到孔子。现在他们碰到90后了。而且,90后觉得80后很幼稚,都28岁了,还以为自己8岁呢,吃饭叫“吃饭饭”,睡觉叫“睡觉觉”。我们访问中遇到一位80后的老师,班上的学生是90后的,他和我们讲了他很郁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说大家来做个游戏老鹰抓小鸡,我是老鹰,你是小鸡。90后同学们说不玩,这个游戏太幼稚了。

80后已经很新鲜派了,90后能新鲜到你都想不到,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90后喜欢的朋友、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家长,就要经常给小孩子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明天小孩生日了,爸爸送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能够连送三年的话,90后就会认为这就是好爸爸;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堂活动,如果90后没猜到活动是什么,他们就认为这老师太棒了,觉得你有意想不到的创意,觉得是好老师。再比如,现在对于“猫抓老鼠”的思维定式是那个动画片《猫和老鼠》,猫爪子伸进老鼠洞,掏半天掏不到,或者在老鼠洞以外的某个地方,猫在高处准备一个东西砸向老鼠了。突然有个广告“有一种纤体材料,猫咪还能够进老鼠洞”,是说吃了这个纤体食材以后,猫抓老鼠很方便了,“咻”一下子就钻到老鼠洞里,比老鼠还会钻洞,这种猫就是想不到的猫,这种广告就会深得90后的喜欢。其实,虽然80后、90后已经长大来到社会中,但这个社会的确还没有为他们准备好,我们的品牌商业、管理模式、共青团组织或者学校里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老派的,而只有一个品牌是走在前面的,也开始注意到80后、90后的特点了,就是中国移动的Mzone。

90后的第三个特点是“激情体验”。以选班长为例,60后怎么选呢?老师看中了有一个人,说“这个同学年纪比较大,思想比较成熟,政治上比较可靠,所以我们选他当班长,同学们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鼓掌通过”,他就当了班长了,有一个民主的形式。80后会说“我不想当班长,我也不想班长能管我,谁爱当谁当,反正我不当也不选谁。至于我能不能选你,要看你是不是我哥们,你是我哥们我投你一票。”所以80后不太有组织的观念。90后是这样的,我们野外生存中发现他居然在悬崖上找了一条路来,太牛了,选他当班长。今晚我们去偷西瓜,他告诉我们一个方法,既能吃到西瓜同时又不违反规则,就选他当班长。所以,90后是探索式的,同时很推崇前驱式的人。

90后非常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所以他们上网查资料、看娱乐新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为了有很多的话题,而且只看标题,不要深入了解,关键是知道的多。他们懂得这种见识在他们生活中间是有价值的。朋友之间是聊,男女朋友也是聊,跟爸爸妈妈也是聊,聊是生活的关键。聊的东西多地位就高,没得聊地位就低,什么都知道的就有地位,啥都不知道的就没地位。但90后更会注意“别光说,得练”,比80后更加具有行动性,更会探险。他们认为,有时候我们的老师、领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的东西都是道理上的,所以不容易接受。比如云霄飞车达到100公里的时速是什么感觉?倒立俯冲后像扭麻花一样的上去再冲下来是什么感觉?为了体验90秒钟的刺激,他们乐于排队3小时。他们喜欢直接的感官刺激,喜欢去探索一些特别的东西。90后还喜欢极致体验,比如喜欢看恐怖小说,看了觉得很刺激。有本恐怖小说叫《冒险小虎队》,里面讲木乃伊、魔鬼深洞、神秘失踪的;还有一个小说最近很流行,叫《鬼吹灯》,讲盗墓的。这两本小说,校内几乎人手一卷,除了看还会去冒险,郊游时遇到特别黑的地方就结伴去,虽然心跳得非常厉害,还是一直坚持走到尽头,虽然也没什么,但当时觉得特别过瘾。

最后一点,也是90后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叫做“松圈主义”。我们首先引用一段话,这是一位90后在博客里写的:“我很希望得到和自己同龄人的呵护和爱怜,将我照顾的无微不至,而且很能和他述说,但我却不愿意去扮演他们的角色。”60后比较集体主义,组织让大家鼓掌,大家就鼓掌。80后说:“我不鼓掌,他不是我喜欢的人。”但是90后会鼓掌,但不是那么的热烈。“松圈主义”很重要的特点是:“我不是集体主义者,但也不是个人主义者。我知道有圈子跟大家保持关系很重要,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但是你不要让我天天过组织生活。如果一定要过组织生活,我这个耳朵听MP3另一个耳朵跟你过。”他们意识到社会交往圈子的价值,懂得组建圈子,知道圈子越多对自己价值越多,但又不隶属于某一个集体。

这有一位90后说的话:“我经常活动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友情胜过一切,友情第一,亲情和爱情并列第二。朋友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我哥们是最能理解我的那个人,有时不用说话,只用一个眼神他就能明白我的意思。现在社会上的人都很现实,做什么事都是有目的的,真诚的人很少,所以我很珍惜我的朋友。我朋友一般都是志趣相投的,也不见得是同学或是邻居,有的时候打球的球场就能认识,我还经常去网上的说唱贴吧灌灌水,慢慢地就认识很多说唱很酷的朋友。”还有的90后这样说:“虽然人一辈子可以不结婚,也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照顾父母。我父母也不会强迫我结婚;如果我选择独身,他们也会体谅,不会反对。但是如果我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了,就剩我一个,大家会觉得我这个人好怪呀,我不想和别人不一样。”所以,90后明白要建立一个小圈子。

但进入这个圈子以后不能当孙子,而是要有地位、有亮点、有话语权。比如说:“我最喜欢的电脑游戏就是MBI2007,比较真实,感觉是你自己在操纵每一个球员,自己还能得分。我没玩过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就是觉得他们特别虚幻,没有掌控感。不过我没怎么玩,没玩过就没有发言权。”你看这个小孩子说话有好几个层次,第一,为什么最喜欢玩这个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比较真实,而且在游戏当中有一定的掌控感。第二,他不喜欢玩角色扮演那样的游戏,因为太虚幻了,没有真实感。第三,也是很重要的,没有玩过就没有发言权。家里很多长辈要去管教90后,也许他们心里在想:“你没玩过,有什么发言权,你不能管我。”

现在回想一下,80后和90后到底有什么一样。他们都是独生子女的两代人,在有些方面是共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90后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是80后的发展。比方说80后比较“独”,其实90后也有比较独的成分,但是圆滑性上更好一些。都是“唯美化”,都爱看非常干净、纯洁的电影电视剧,喜欢韩剧、偶像派的,不爱看革命故事,不喜欢沧桑世故的,比如旧社会、过雪山爬草地之类。同时,两代人都具有超越自己现实生活体验的想象力。80后有娱乐化和新鲜派这样的特征,但极度的心理体验方面,90后比80后更邪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50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2016 90后洞察报告 《洞察》第三章之90后一代的现状和未来》为网友少年快长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