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第二章作文 《调教》第二章之高考好作文为何少?](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01254414678.jpeg)
如今高考作文的出题方式有了很好的改进,比较好地体现了灵活性、社会性与创造性的特点,但是据说各地评出的高分作文并不多,虽然很多考生引用了不少中外名家的话,但是较少有个人体验与社会场景故事,这就使得创造性的作文题面临好题没有好素材,好锅没有好米下的困境。 这几天在一个朋友的公司里面说到他们的孩子在某著名重点中学,因为组织同学参加排球队很难面对老师时,老师告诉他我们学校就是考分最重要,在考分第一的模子里面,别说人,就是狗都能训练成考试动物。如果连学校的排球活动都无人理会,那么到社会上去增长见识,社区服务,个人的社会参与等就一定无从谈起。不说别的,如果说大部分孩子在小学和幼儿园还是比较可爱的花朵的话,在经过这样的考试训练之后基本上就是比较乏味的考试动物了。因此这些被摧残的孩子在创造性的话题下还能找到点名人名言就很不错了,因为个人体验不只没有,而且家教与师教体系也是空白的,所以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呢?另外因为机械的考试方式划定的考试范围培养的是一种反射式的考试机制,而不是具有超然联系性的想象力模式,所以不能联系实际社会中丰富的社会现象也是常理之中,因为平时的作文就是不联系实际的。好在这次的作文题也给了一个好的开头与信号,也许能为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设定新的信号体系与革新作文训练模式提供些许新动力。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民间高考改革方案里面,提到了高考可以设置“社会”考科的意见。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新的革新意图:我们的教育应该在中学时代就重视让青少年面对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社会、辨别社会。让我们的老师与同学一起有起码的社会认知的经验与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职业初意识,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建立某种最低限度的联系,也把自己的思考初步放到某些社会场景中思考与反思,这样我们的作文素材就会大大地丰富化与实在化,同时我们的孩子平时对各类社会现象与信息的关心度就会大大提高,社会知识库因而有很大的充实。我依然记得小时候我写作文时有一类是适合当时政治的假大空,但我还是努力写一些写实的作文,在现在中学生的社会取向得到纠正的情况下,鼓励孩子们写出写实的和有想象力的与社会有联系的议论文,就算观点幼稚一点,那也将是驱使我们青少年关注焦点转变的革新性的举措,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