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因而也遭遇了最多的贸易争端和摩擦。1979年至2008年,全球共有38个国家对我国发起过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总数达990件,其中反倾销案件占90%。近千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国内上万家企业、数千种产品,影响数百亿美元出口,数十万人就业。从1979年提出第一个反倾销诉讼到1996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达60多项。其中除糠醛和锤子等少数几起案件因证实共同体相关产业的损害与中国进口产品没有因果关系而撤诉外,大多数案件都以中方败诉而结束。2000年12月22日,日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草席等三种主要商品进行产业损害调查。2001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从4月23日起至11月8日的200天里,日本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及灯心草三种农产品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在限制进口量(大葱5383吨、鲜香菇8003吨和蔺草席7949吨)以内的产品征收3%~6%的关税,超过部分则征收106%~266%的关税。6月22日,中国针对日本的贸易保护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开始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空调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代表分别在北京、上海、多哈、东京为解决贸易争端举行了多次磋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2月21日双方达成共识,日方决定不启动对从中国进口三种农产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决定撤销对日本三种商品的特别关税措施。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历经一年的波澜起伏最终得以化解。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此后,中国对美出口激增。5月,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的7类纺织品抡起“特保”大棒,时任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把阻击中国纺织品作为上任的“第一炮”打响。中美之间围绕纺织品问题展开了七轮艰苦的谈判才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紧接着,贸易摩擦又转移到从钢铁到玩具的一系列产品。
![特朗普 贸易战 《贸易战争》第一章之贸易战忧思录](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02817923273.jpeg)
特殊保障措施是保障措施的一种,但与一般保障措施有所不同。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一些成员担心我国出口激增而对其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和损害,因而设立了“针对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transitional product-specific safeguard mechanism,简称特殊保障措施),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特殊保障措施是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保障措施。美国、加拿大和印度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的承诺,调整了国内立法。2002年8月13日,印度启动了全球第一期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措施调查,被调查产品为工业用缝纫针。2002年8月19日,美国启动了对坐垫升降装置的特殊保障措施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