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场馆现状 体育场馆“后利用时代”现状堪忧



     2010年的亚运会已经过去三年了,如今走在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外的广场外,空无一人,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广州亚运会的主会场之一呢?

  亚运会闭幕后,就场馆利用难题,广州市各部门曾做过多次调研并出台相关方案,以防出现场馆再利用困境。而今,走访多个当时建在偏远郊区的体育场馆,不少场馆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每届大型赛会后的场馆利用,一直是一个让主办方头疼的严峻话题。广州亚运会的赛事场馆数量多达70个,其中12个是新建场馆,58个是老场馆改造升级,亚运会结束后比赛场馆的规划利用,成为了“后亚运”时代的关注焦点。

  场馆利用率低

[email protected]:赛事来了,人很多,没了赛事,锁门。可一年又能有几回动用这些豪华场馆的赛事?空置率很高,劳民更伤财,不如临时性搭建,赛事来了,用。没了赛事,空场一个,是真正的群众运动场地。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Թ用超过1100万元,市政拨款300万元,去年创收仅560万元,不够的只能靠专项经费解决。一旦涉及门票,不能不考虑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演出门票超过300元,就卖不动了。

  亚运城的亚运比赛场馆有两个: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和亚运城沙滩排球场。其中,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是亚运会时建设规模最大的新场馆。

  但是,当走进体育馆则发现,洗手间灯光不亮,媒体场馆的电子时钟显示的也不是正确时间。工作人员称,平时除了工作人员,综合体育馆很少有市民光顾。

  多位受访的街坊被问到是否进入过家旁边的体育馆时,他们的反应多是淡淡的“没有”。

  相比综合体育馆,另一个亚运比赛场馆沙滩排球馆则更显幽寂。记者三次探访,发现它都是一个空馆。

  配套设施缺少,直接导致商业活动偏少,举办零星商业活动的获益,在与损耗支出相比并无优势的情形下,体育馆宁愿场馆折旧也不愿折腾。一名保安说,综合体育馆篮球场馆不开放很大部分正是出自这个考虑。

  曾经被誉为“功夫海螺的”南沙体育馆,是广州亚运会武术和卡巴迪项目的比赛场馆,并在此产生过第16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

  南沙体育馆于2010年6月落成交付使用,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可是11月的南沙体育馆,却依旧空置,这里地处偏僻,场馆利用率并不高,场外都看不到来运动的市民。

  场馆保安称,目前场馆的利用率确实不高,平时都没什么活动,连打篮球的都没有。打羽毛球的也是白天人少,晚上才多一些。

  情况相对好些的是萝岗区亚运场馆。亚运会时,萝岗区新修建了3个场馆,分别是国际网球中心、国际羽毛球训练中心以及作为篮球赛场的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亚运之后,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演变为一个商业化的大型演出展览承办商。车展、演唱会、企业年会等大型活动是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NBA标准的篮球场几乎不承办篮球赛事了,对外开放的是训练球场,租场价格为2500元每小时,2小时起租。”一名负责场馆租赁的员工介绍说。

  在这个场馆,一场活动的租赁费是20万元,不包括灯光音响调制与舞台搭建。除了租赁金,售票提成也是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的重要收入来源。演唱会主办方一般会发放一部分票源给演艺中心售卖,每张票都有相应的提成。

  空置原因复杂

[email protected]:专为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修建的场馆,赛事结束后如何维护经营,几乎是每一个主办城市绕不开的难题。广州亚运会比赛场馆共70个,其中12个为新建。它们日后真的能物尽其用,避免再成为吞噬政府财政支出的“老虎机”吗?

[email protected]:亚运会后已三年,不少场馆现状出现再利用困境。部分体育馆、区级政府机构、广州市体育局踢起了皮球,一名体育机构人士则称,体育部门也有自己的尴尬:规划建设时意见不受尊重,赛后却得收拾摊子。

 我国体育场馆现状 体育场馆“后利用时代”现状堪忧
  面对场馆空置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自然会使人们对体育馆产生了质疑,但是在对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体育机构在场馆建设中地位尴尬,也让他们对于现状更多采取了回避。

  部分处于困局的体育馆却都选择了采取回避,并将该问题都推向了区级政府部门,区级政府机构又称与己无关,称广州市体育局才是管理者,但市体育局则表示各场馆在亚运后已移交各区。

  面对如此循环的“踢皮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机构负责人则称,体育部门也有自己的尴尬:规划建设时意见不受尊重,赛后却得收拾摊子。

  上述负责人称,鉴于体育部门在政府内部的权力和实际地位,“这些场馆从规划设计到动工过程,体育部门往往没有机会提供具体意见,或提出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大型比赛之后,这些场馆的使用和维护又转交给体育部门,这时候各种问题和麻烦就出来了。有些问题本来在建设之初就可以避免,但我们只能无奈地尽力改善。”

  对于不少亚运体育场馆空置率高的问题,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一方面,这些运动场馆都是为大型赛事而建,但大型赛事往往都是临时的而非常态。另一方面,政府在建设这些场馆时也的确存在过于铺张的问题。

  针对亚运场馆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课题组专家谭建湘指出,这与中国现下建设体育场馆的模式有关。国外很多国家,主要是根据城市发展来建场馆的,中国建体育场馆主要是为了承办某一个赛事。“中国人均体育的面积是很少的,现在建运动场馆都是‘运动式的’,都是抢着建的。所以导致很多新建的场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满足赛事。而作为一个体育场馆,一般的配套如酒店、餐饮、停车,很多都没考虑到。”

  谭教授指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做到三点,即规划配套、资金落实与建设同步。

  最佳利用出路

[email protected]:番禺区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将亚运山地自行车场馆改建为番禺区电子公务云计算中心,并将在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区内各部门数据无缝连接、互联共享。

[email protected]:体育场馆要走两条路。首先,坚持公益性,对市民低价位开放;其次,坚持市场化,靠门票收入是无法维持生存的,那就应该走大规模商演、展览的路子,这也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在各国奥运场馆的经营中,一直有着“蒙特利尔陷阱”的说法。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原计划1.24亿美元的总预算不断超支,到最后整个花费超过15亿美元,其中场馆花费占70%多,奥运会后场馆无法赢利,这使蒙特利尔的财政负担持续了20多年。近几届奥运会都没能避免“蒙特利尔陷阱”。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2003年至2004年度亏损8539万澳元;雅典奥运会后一年,雅典为维护30多个场馆共花费1亿欧元,成为雅典市政府的包袱。

  据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度仅为44%,利用率不足30%,单个小型场馆平均年收入不足万元。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场馆运营开发不够,资源闲置还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州亚运会场馆能大面积地向市民免费开放,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一个难题也随之而来,政府将为此不得不长期背负巨额的财政包袱。

  对于赛后大型体育场馆的营运,谭教授指出政府可以有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对于大型体育场馆,政府可以引导投资,吸引市场资金,在政策上也可以引入大型赛事来支持它们的营运。目前完全靠市场是有困难的,大家会考虑到风险,国内的市场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自我营运这个层次。政府完全可以做一些引导性投资,也可以有一些政策支持。”

  反观国外,很多大型场馆通过出售冠名权和承办足够多的大型比赛来收回自身的费用。但中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都不适宜在大型场馆进行,而且大多商业价值不高。

  其实,大型场馆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像欧美的大型体育场馆70%以上都卖冠名权,2000年美国休斯敦得克萨斯体育馆将其30年的冠名权以3亿美元售出。在今天的中国,绝大多数的本土企业没有冠名体育场的意愿和诉求。

  广州给世人呈现了一届完美的亚运会,亚运场馆是亚运会留给广州的遗产之一。或许政府的财政支持会帮助这些场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活力,但通过举办更多的赛事和活动最终实现收支平衡才是这些场馆的最佳出路,同时也是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99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后危机时代我国外向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1.国外需求减少,国际市场萎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均受到金融海啸的袭击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疲软不振,国际贸易形势出现逆转。美国、日本、欧盟三大贸易伙伴需求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智慧转身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但震荡不稳,国家信贷政策积极却依旧融资难。在多重环境之下,广大的中小企业如何优化产业链结构,如何加快全方位的创新,又如何利用智力密集型优势,实现创新与融资的相互促进,从而在后危机时代智慧转身?在近日举办的“

成语 把危机变成机会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

  索罗斯说金融危机对美国冲击最大,中国受益最多。实际上,这次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是受到的冲击较小,而得益的多少,还要看后危机时代,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后危机时期的时间窗口及时进行良好的布局。大致来说,这种布局可以从以

纺织行业竞争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

世界各国取消了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永远告别配额时代,全面回归自由化,进入“后配额时代”。后配额时代,将对世界各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贸易自由化将带来各国纺织服装产业

后奥运时代 后奥运时代的品牌走向何方?(一)

系列专题:后奥运时代       企业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From EMKT.com.cn,就是选择了利用体育的平台来塑造品牌的战略,因此,不仅需要结合消费者在奥运前中后的关注点的不同采取不同阶段的策略,同时,也不能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突然转变

声明:《我国体育场馆现状 体育场馆“后利用时代”现状堪忧》为网友弯月搁寂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