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临西县下堡寺镇圣三庙村的“猪倌”吴玉文和他创办的规模猪场,在当地可是家喻户晓。十多年来,他凭着那股儿奋斗的“犟劲儿”,通过发展养猪业,不仅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而且谱就了一曲当代农民艰苦创业的感人乐章。
1996年开春,在村里的组织下,吴玉文和乡邻们参观了县里一家示范养猪场,看到人家红火的养殖情景,老吴坐不住了,决定自己也要从事养猪的行当,和妻子商量后,他用家中仅有的2000元存款,一次性从集市上购进了15头猪崽儿,在家院中搭建起简易的猪舍,开始了生猪养殖。也许是天公作美,饲养过程中,十几头猪不但没贪上什么病灾,而且出栏时又赶上市场好行情,一下子让老吴净赚了2万多元。
也正是第一次创业旗开得胜,让吴玉文坚定了把养猪事业发展壮大的信心。1997年11月,他租赁并重新规划建设了邢台市的一废弃养殖场地,投资40多万元购进了130头能繁母猪及数头种公猪,在异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首批自繁自养的900多头生猪出栏时,市场行情一落千丈,如何办?当时,他真有了放弃的想法,但想到市场行情有低必有高,只有保持现有猪只的成活率,才有机会“东山再起”时,自己又恒下了心来。为减少亏损,老吴一边雇人手屠宰生猪,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运到市场上去叫卖,一边动员家人到郊区农田收割玉米秸杆,自己动手加工猪饲料。后来,实在是没有可以周转的资金了,老吴又利用空闲到附近的建筑工地打零工,把挣来的钱继续投向猪场。这样背负着经济与心理压力,吴文玉一家坚持了3年多。其间,一家人受的苦不说,单单资金就赔了25万多,由于照顾不周,大大小小的猪不知伤亡了多少头。2001年,生猪市场回暖,老吴靠着留存下来的90多头能繁母猪继续滚动发展,第二年,他的销售收入就达20多万元,几年间,他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有了10万多元的积蓄。
“要干就要干好,干大!”后来,吴玉文再三思量,决定回家创办真正属于自己的养殖场。2006年春节刚过,他立马返乡选场址,请人帮助规划建场,6月,猪场建成,7月,他把近千头猪运了回来,让人没想到的是,运回不久猪发生了大面积瘟疫,虽然一家人不分昼夜地请兽医救治,但还是损失了几百头。也正是这场瘟疫,让吴玉文深刻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此后,只要一有时间,他便向县畜牧局技术人员请教疑难问题,不定期邀请他们到养殖场做指导。同时,他还买来书籍,边钻研边实践。为此,老吴还到河北农大进修了半年多。如今,吴玉文除能独自诊治各种病症、配备各种药剂外,各个生长期的猪饲料也都是自己加工。另外,为满足、适应市场新需求,他投入十多万元,及时更换了养殖品种。去年底,在高涨的价格下,老吴1000多头生猪一销而空,由此他收入了80多万元。而面对今年低迷的市场,吴玉文对保持7万元年利润仍信心十足。他说,自繁自养保证猪源不外进,过硬的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订单式”销售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销售网络;“绿色”养殖方式,使猪肉有了好品质;国家的生猪养殖扶持政策则给养殖戴上了“保险帽”。“仅这两年,俺得到的各类扶持款达30多万元,你说,咱的养殖业能不红火吗?”说到这里,老吴抑止不住满心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