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中国大趋势》导言之中国向何处去?](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12539779319.jpeg)
想要描述中国所创造的这一新体制并非易事,部分原因就在于,就像其他时代的演变一样,一个新的体制的命名总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领导者们把它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人称之为“中国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非常赞同托马斯8226;库恩(Thomas Kuhn) 的观点:“你是无法用旧模式中的词汇来理解一个新模式的。”随着新模式的逐步展现,更加恰当的定义也会随之而来。虽然中国共产党仍然拥有领导和控制权,但是它的执政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领导人很快就发现,想要在通往现代化的征程中取得成功,自己必须要分散权力,这样才能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放权意味着把更多的权力交到人民手中。事实上,在许多人看来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国,权力的分散程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我们发现,管理权正通过省政府、市政府、人民代表大会等一步步转移到人民手中。外围正逐步转变为中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大规模地实施这样的试点。中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广义的概念,然后放手让人民来进行具体的探索。法律法规经常在“试点区域”进行试点,试点成功之后再向全国推广。中国早期的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体制和管辖权改革的庞大实验室。中国为私企和国企都提供了发展空间,还为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给了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但是,中国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和政府治理。人民相信政府能够为自己创造走向更美好生活的机会,领导则相信人民是前进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的新模式是建立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的结合之上的,两者的合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