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台江县施洞镇塘坝村,叮当叮当的银饰加工声不绝于耳。银匠吴水根正在专心制作一个银饰奖杯,他今年已出售银饰奖杯24个,纯收入达4万元。村支书石帽乔说,全村146户700余人,家家户户或做银饰加工或从事手工刺绣,每年仅民族手工艺品收入就超过300万元。

当地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塘坝村的银饰手工制作工艺堪称一绝,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记者看到吴水根把纯银放入坩埚里加热半小时左右,并取出趁热锤打成大张薄片,再剪成小片放在模子内压成花纹轮廓,再贴在松香板上凿刻成精致的花纹。村民张志英家靠刺绣年收入超过7万元。 为了让民族手工艺品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该村利用远程教育引导村民学习全国各地银饰加工技术,将原先只针对本地市场的银饰加工、苗族刺绣工艺作为旅游产品扩大到国际市场。由村干部带头改进加工工艺,扩大加工规模,政府协调贷款在村里建起银饰及苗族刺绣加工基地,建设银饰加工商贸一条街。村支“两委”还鼓励并帮助贫困户学习银饰刺绣工艺,村里的年轻人主要从事银饰、刺绣工艺品的销售和新产品开发,目前已有10多户在贵阳、凯里、北京等地开起苗族手工艺品专卖店。产品畅销国内外大小城市,仅银饰、刺绣品年销售产值就达300余万元。 产品销出去后,慕名到村里参观的人多了起来。村干部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条致富路,党员干部带动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品种式样,还修建了一个千人踩鼓场、临时停车场、苗族风情吊脚木楼和旅游公厕,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基础。目前,村民吴国富、吴水根等6家开办了“农家乐”,村里还组建了一支苗族妇女踩鼓队,每年演出收入达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