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敢不敢花钱,怎样花钱,农民消费与城里人消费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因素制约农民扩大消费?这篇报道做了一些回答。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消费,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还须多方努力。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还将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编 者
增加收入,须畅务工渠道
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枕河村的刘志敏家有6亩地。“地里主要种小麦和玉米,每季每亩大概能有250元纯收入,全年种地收入也就3000元。”刘志敏说,“但这并不是家里主要收入来源。”他家有2人外出务工,“我哥做建筑工,每月工资600元,我大孩子做缝纫工,每月800元。这样一年就有16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远远超过了种地。”
刘志敏家的收入结构在山东农村并非个别情况。除了少数农业产业化搞得较好的地区,山东很多农民家庭都以外出务工作为其收入的“大头”。记者在宁阳县了解到,该县在外务工经商者达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4%;从事种植业的主要是中老年劳力及部分中年妇女,平均年龄50岁以上。
家住兖州市大安镇北庄村的范俊苓一家有3口人,种了8亩农田。范俊苓说,靠种地每年能收入6000元左右,而其丈夫和孩子的务工收入则接近3万元。“地是要种的,至少能保证家里不用买粮食,但还得出去做活挣钱,如果光靠种地,哪应付得了家里那么多开销?”
记者手记:拉动农村消费,首先就要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及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3左右。与此同时,种粮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在逐步缩小,种粮在很多地方已转变为农民的“副业”,或是仅满足口粮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谢扬认为,保证农业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常抓不懈。但在新形势下,要促进农民增收、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就要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更多机会,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好条件。
压力太大,减负应更实在
“家里其他花销倒不大,主要是孩子上学费用太高,简直压得喘不过气来。”山东省临沭县后崔村的崔会申家里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据他介绍,大孩子上大学,一年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开支得1万多元。“除了种地,我就做些装修、木工等零散活,一年也就是六七千元。”老崔无奈地说,“现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就这样还觉得压力很大。”
种地很辛苦。很多农民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上大学,跳出“农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现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高校扩招也点燃了更多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希望。但当“大学梦”实现时,所需费用对他们是一个天文数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140元,而一户农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等就过万元!这种情况下,从农民口袋里掏钱、让他们扩大消费,谈何容易!
除了教育,医疗和住房支出也是农民一笔不小的负担。“尽管农村盖房造价低,但盖栋新房怎么也得5万元;看病更不用说了,要是有人得了重病,就会拖垮一家人。”肥城市仪阳乡村民赵玉兰说。据了解,大多数农民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减轻了看病负担,但也有反映实行“新农合”后,某些医院更倾向于用好药、贵药,医疗负担反增。
记者手记:据山东省卫生厅数据,今年1季度山东省次均住院费用2587.01元,次均门诊费用42.3元,分别比上年上涨了8.23%和5.88%,而潍坊、临沂、菏泽3市次均住院费用比上年上涨30%以上。山东大学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保荣认为,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十分薄弱,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困扰着农民。各地应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其即期消费水平。
生活节约,需要因势利导
农民向来勤俭节约,挖掘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应深入了解农民的消费习惯。
济南市董家镇张而村的徐文友依靠种草莓大棚谋生,他家有两个大棚,年收入约4万元。“赚点钱都得省着花,哪敢浪费啊!”徐文友说,“像我们家,两口子一年到头很少买新衣,衣服穿不烂肯定不会换掉。”由于收入少、负担重,农民过得很“省”。在临沂市费县一户农村老太太家里,记者看到家里的馒头都干瘪成了“石头”,还不舍得扔。
“这个还能吃吗?”记者问。
“怕什么,蒸一蒸一样吃。”老太太说。
“您别吃坏身体啊,万一得了病,不得花更多的钱?”
老太太只是笑,说粮食来得不容易。 www.
在山东,农村居民2007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2元,其中食品支出1369元,占37.8%。这种消费结构,加上农民固有的节约观念,使其消费需求很难拉动。肥城市安站镇海涛手机大卖场经理王海涛说,“农民买手机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注重实际,只要能及时和家人保持联系、收发短信就行了。”据他介绍,七八百元的手机在农村最畅销。
记者手记:以“家电下乡”为例,山东很多农村家庭早在数年前就已购置了彩电、冰箱等,这几类“补贴”产品并非农民急需,再加上他们很少“喜新厌旧”,消费拉动有限。兖州市九彩家电商厦经理刘凤林认为,如果想靠家电下乡刺激农村消费,就必须扩大补贴的品种并提高档次。其实,农民生活再节约,也要消费,关键看怎么因势利导。
改善环境,便利也得安全
以前,肥城市安庄镇南夏辉村李大姐每隔半个月去镇上集贸市场或杂货店购买一些日用品。而今她都是去村里的连锁超市。“集市大多是个体户,信誉不如超市,商品质量也没保证,跑来跑去还累人。”李大姐说,家门口有了超市,买东西既方便又放心,而且不贵。
山东省经贸委市场体系建设处负责人王洪平认为,农民倾向于在村里连锁超市消费,除了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连锁这一诚信平台的建设,有效杜绝假冒伪劣流通,保证商品质量安全,使农民免遭价格欺诈。
但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农民似乎还在延续着“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记者走进一家小卖店,只见货品摆得到处都是,很多甚至蒙着一层尘土。店主说,这一带的酱油、醋都是散卖的,一斤0.5元。记者看见这种醋在包装袋上没商标,更没标注生产日期,只有“食醋”两个模糊的字,以及一行厂址。
记者手记: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民购物是否便利,更关系到他们能否买到安全放心的商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认为,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商业流通组织落后,流通成本过高,商业经营能力弱小、设施落后,假冒伪劣时有发生,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为扩大农村消费提供便利,为改善农民消费环境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