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1第五章 《幸福在心》第五章之第一节 幸福从“心”开始1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华盛顿

一、把幸福的重心转向内部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一大理想,是人类本性的体现。但幸福却又是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对于幸福的诠释,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心灵感觉”一样。在关注生活品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内心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要坚信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的创造者,一切的外在刺激都要靠内心的参与,只有做到了内在满足才能感受到幸福。幸福从来没有标准,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而且因人而异。如果你无法感觉到幸福,即使别人用世俗的标准觉得你应该是幸福的,你仍然还是无法体会并维持住幸福!

 行尸走肉1第五章 《幸福在心》第五章之第一节 幸福从“心”开始1
幸福关乎人们身与心的安宁,如要寻找幸福,不妨把生命的重心由外在转向内心,由外在刺激转向内在满足。这使人不由得想起了卢梭的《忏悔录》,这位伟大的哲人以少有的笔触咏叹生命的幸福时光。

|www.aihuau.com|5

黎明即起,我感到幸福;清晨散步,我感到幸福;我在树林和小丘间游荡,我在山谷间徘徊,我读书,我闲暇无事,我在园子里干活,我采摘水果,我帮助料理家务——不论到什么地方,幸福步步跟随着我。这种幸福并不是存在于任何可以明确指出的事物中,而完全在我的身上,片刻也不能离开我。

在这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卢梭浑身洋溢着的幸福,使他感受和体验得到,他自己也没办法确切地指出幸福发生的原因和情节。总之,幸福成了一股川流不息的甘泉,进驻了卢梭的心里,于是他无时无处不幸福。这样的幸福,虽然缘由千变万化,但却是人世间至纯至美的享受。

这种幸福感不仅打动了卢梭,而且这世间的每一个人不都曾沉醉于这难以名状的幸福之中吗?无需精心的打扮,无需奢侈的烛光晚餐,回到最原始的天地之间,让皎洁的月光见证,不一样也许下了生生世世的约定,不一样也成就了最浪漫的刻骨铭心吗?是的,因为这幸福感是以心灵的热量冶炼而成,是以灵魂的真诚酝酿而成。

在《忏悔录》中,卢梭道出了人类长久以来在不知不觉中坚持着的幸福观——幸福是人的内心长期的深刻的精神满足,幸福超越一切物质、财富和欲望,幸福决定于自由快乐的心境和没有负累的肉身与灵魂。我们不妨看看卢梭,几乎不借外物,不需要任何触发,心里便自给自足地幸福着,盈盈地荡漾快乐的清波。这幸福究其根底,无非来自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充实、热情、心地纯净地生活着。其实,生命本身就是制造幸福的机器,它不需要多少外来的原料,一个劲地把幸福输送给心灵、输送给所有的感官。至此,一个真理已跃然纸上:幸福其实触手可及,生活中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和心灵。

二、幸福要用心感悟

根据幸福体验论的观点: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幸福感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例如,操劳大半辈子、步履蹒跚的老人们,是人群中最懂得如何去用心体验幸福的人。也许是倦了、累了、看透了,他们不会再去在意那些被世俗所标榜着的锦衣玉食,功名利禄。每天散步、锻炼身体、养养花鸟鱼虫、买菜做饭,看似平凡枯燥却让老人们乐在其中,因为他们已经懂得如何去从平凡中感受幸福,如何从枯燥中寻获幸福;他们明白幸福是一种心态,只有当你把眼前的景象、身体的感觉传入内心,转变为心理体验时,你才可以真正抓住幸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0884.html

更多阅读

论《史记》的“无韵之离骚” 无韵之离骚什么意思

论《史记》的“无韵之离骚”内容摘要:《离骚》和《史记》都是文学作品,而《离骚》是有韵的诗歌,《史记》是无韵的散文,诗歌和散文又同属于文学表达的两种方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史记》不管是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情况,还是塑

胡因梦谈《改变从心开始》 胡因梦身心灵讲座视频

《改变,从心开始》的作者罗伊-马丁纳能到国内来授课,是我的朋友花了两年时间不断与马丁纳老师联系,且有胡因梦与张德芬牵线,最后才请到的,是非常难得的课程。胡因梦也是这本书的译者,她曾在新浪网上有一个专题谈这本书,与大家分享。此外,回答

声明:《行尸走肉1第五章 《幸福在心》第五章之第一节 幸福从“心”开始1》为网友販賣丶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