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从乡村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远离土地,涌入城市,在成为农村家庭重要经济支柱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一名产业工人。这其中,夫妻工的加入,使农民工这个大家庭“家”的气氛更浓了。
家住乐都县高庙镇田蒲家村的李景德原是一名下岗职工。今年43岁的他,高中毕业后便在青海铸造厂铸钢车间当了一名电焊工,拿着每月二三百元的工资,李景德的小日子还算过得去。可好景不长,随着厂子一天天变得不景气,直至连工资也发不出来的时候,李景德的心开始发慌了。
“当时,我和妻子刚刚成家,我们从父母家搬出来,在外面租房住。由于厂里欠薪,加上妻子所在的县地毯厂效益也不好,光靠她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实在是过不下去。于是,我们借钱买了台冰柜,卖冰棍挣点钱贴补家用。想想也真寒心,在厂里都呆了8年了,到头来却连饭也吃不饱,再不出来就没出路了。1997年,在家人、师傅的鼓励下,我狠下心买断了工龄,到姐夫打工的上海嘉定找出路。”
“我头年出来,妻子第二年也出来了。说老实话,刚出来时,我的心是空的,也曾经偷偷掉过泪。一来人生地不熟,二来工资也不高。加上又要租房,一个月苦下来的钱也剩不了多少。后来,我去了上海万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妻子则留在了我原先呆过的那家台资企业。因为上有老,下有小,4年后她不得已回了家。”
“万柯的老板人挺好,对我的鼓励也很大。记得那是2004年吧,老板从外面聘了两个在日资企业干过的管理人员,他们对工作的要求严格到我们难以适应,不是这个做不好,就是那个没做对,当时就想赌气再找一份工作。当我找到老板流露出去意时,他肯定我的工作不错,鼓励我坚持下去。现在,我当上了班长,工资已经从刚进公司的700多元涨到了2000多元。我们吃住都在公司,跟同事们关系处得还好。平时,三五个朋友一坐,打打牌,喝喝酒,聊聊天,闲了就去逛外滩。在这里,工作比较稳定,不怕被开除。我们一起干的,现在有的已经当上了老板,有的买了房子、车子,挺羡慕他们。我还是受的教育太少了,发展受局限。”
“我出来也快十年了。最深的感受是外出务工,自己首先要学点技术,否则难以生存。另外,要能吃苦、要求上进,适应环境。出门在外,最苦的就是想家。对于我这个一年只能回一趟家的人来说,应该是最有体会的。最高兴的是能学到东西。在以前的厂子,虽然干的是电焊,但技术含量不高,不像在这里能用到只在书本上见过的氬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最大的收益是让家里人过上了好日子,我用这几年打工挣的钱在县城买了一套十多万元的房子。”
“父母、妻子、女儿是我在外面打拼的精神支柱。父母都是70多岁的人了,见一次,就少一次。妻子则快人快语,除了做我的坚强后盾外,还常常鼓励我好好干。想起当年她吃的苦,我这个作丈夫的,心里至今还感到愧疚。女儿2岁时就扔给了父母,现在她都要上初中了。每次回家,女儿都紧跟在后面。她很听话,自3岁时打过她一次,再没打过。想家,想回去是肯定的,但想到县上的企业都已经破了产,回去了又能干什么呢?还是先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干几年再说吧。”
李景德的此番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时,站在一旁的省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马建中语重心长地说:“十年磨一剑呢,你已经靠自己的努力为我们的下岗职工做出了榜样。最近,省上正在组织召开就业表彰大会,要奖励100个就业、创业的先进个人。我建议你一定找机会去参加一些职业技能鉴定,省内、省外的都可以,用更强的技能素质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下一个十年,你能成为省上又一个自主创业的典型。”
像李景德这样的夫妻工,我们在高新张钢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新大众印染有限公司还见到了20多对。在公司专门为他们安排的9平方米左右的夫妻房内,双人床、锅灶等家具一应俱全。透过他们对家人遥远而亲切的记忆,透过她们不经意间闪烁的泪光,一种朴素的情感常常使我在采访中倍感温暖。其实,尘世里,家人就好比是一线光亮,在我们灰心的时候,会引领我们感受阳光,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