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说之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3周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2
但是否能说,在邻近的人群中就一定能发生正常的社会感染,产生良好的“邻里效应”呢?你自然会想到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己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这该怎样来理解呢?可以从社会感染的心理分析入手,去看看正常邻里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就是受感染者与发出刺激者要有“相邻的背景”,这些背景如下。
第一,情境相邻。如果两个人在物理的、社会的和个体心理的状态方面大不相同,彼此就很难有效感染。试想,一家在举杯庆贺新婚之喜,邻居却遇亲人去世,情境迥然不同,感染也就“短路”了,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正常的邻里效应可言的。第二,态度、价值观相邻。在同一种刺激面前,两个态度、价值观不同的人,其情绪感染和行为感染的情况也会大不相同,比如在音乐茶座听流行歌曲,一些价值观相邻的年轻人可能发出叫好声,互相感染;但也有人认为这不文明,因而较少受他们的感染。第三,社会地位相邻。这很容易理解,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即使是邻居关系,也难以对某些事情产生同样的情绪和行为;而社会地位相邻的人之间,彼此心理距离邻近,具有某种信任感,感染也就容易发生。对立的社会地位产生对立的思想意识,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们之间的情绪和行为感染自然会遇到巨大障碍。第四,情感相邻。某些邻里关系紧张的人,虽然阶级地位相邻,但他们在情感上却处于对立的状态,感染的“电路”大多是通向“负极”,邻里效应也就往往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www.aihuau.com|11“循环反应”正是社会感染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在社会感染的过程中,别人的情绪会在个人的身上引起同样的情绪;反过来,这种情绪又会去加强对方的情绪,如此互相刺激,强化着彼此的反应。一方面,良好的情绪和高尚的行为进入这种“循环反应”的轨道后,会引起良性循环,给邻近人群间的角色扮演者带来有益的邻里效应,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升华。另一方面,不良的情绪和错误的行为一旦进入“循环反应”的轨道,则会引起恶性循环,给邻近人群间的角色扮演者增添有害的邻里效应,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堕落。比如,在人们观看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有人向赛场扔汽水瓶,邻座的足球迷也可能受其感染,于是纷纷效而行之。在一些足球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社会感染的恶性循环作用,看到其中一些球迷正是被那种场合下的邻里效应冲昏了头,从而做出了不理智动作的。对于蕴藏于邻里效应背后的社会感染机制,我们应当持分析态度,既要善于强化良性邻里效应,也要注意防止恶性邻里效应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本周总结说到邻里效应,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理智水平。因为个体理智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是否会受消极“社会感染”的重要因素。前苏联的一位学者曾经指出,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个体对吸引他的某些行为或情绪的力量越具有批判的态度,因而感染机制的作用就越弱。那么,什么是一个人的“社会发展水平”呢?就是清醒地认识社会要求的理智水平。这就是说,一个人越有理智、对社会要求认识得越清楚,就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感情,越能以分析批判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同样是在一起有很多人参与闹事的足球事件中,不少观众不是就没有被那些不良情绪和行为所感染,没有陷入那种恶性邻里效应之中吗?在这里,就反映出了一个理智水平的问题。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人仍然不能完全摆脱“情不自禁”受感染的现象。受到“社会感染”机制制约的邻里效应,在许多场合,都会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起作用。对一个头脑冷静、自制力强的人来说,如果在其自我控制的注意力有所分散、自我控制的意志有所放松时,也可能会发生感染。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始终保持高度的自我控制,这也是事实。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专家指出,就邻里效应这个角度而言,一个人应当把着重点放在判断“邻里”的面貌上。经过自己理智地分析之后,如果判断出“邻里”与自己在情境、情感、社会地位、信仰、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确属于“相邻”的,而自己本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又都是健康的、高尚的,那么,我们与这些“邻里”发生人际互动时,就大可让头脑放松一些,不必让神经细胞总是处于“战备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频频显现在我们身边的邻里效应基本上都是有益无害的,我们大可把思想放松一些,让这种邻里效应进入良性循环反应的轨道。但是,如果我们判断出自己的“邻里”在上述几个方面与自己很不合拍,与健康向上的要求也不大吻合,或者自己对这些“邻里”的面貌还不很了解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就应当谨慎小心些为妙。
更多阅读
凌云说之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2周 过度理由效应:善用过度理论,收获美
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自身的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
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1周 权威效应: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权威人物的暗示,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杀伤力。“权威效应”指的是说话者若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就易于引起他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在美国,一些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给某一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
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0周 赫洛克效应:赞美是激励他人和成就自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8226;希尔曾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他人的欣赏,所以我们要多夸奖他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富人、穷人、小偷还是神父,只要他们听见他人赞美自己的某个优点,他就肯定会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这一份美誉,深怕辜负了
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9周 饿老鼠与饱老鼠效应:节制是获得事业
千万不要因为现代生活的方便与精致而养成一种懒惰和贪婪的习惯,更不要因为手中握有各种权力与财富而毫无节制地享受颓靡的生活。美国科学家麦凯于1925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分别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喂养
小食堂每周家常菜谱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3周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1
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身边的“邻里效应”,做到强化其良性的影响,防止其恶性的影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此话不假。比如,我们大部分的朋友,不是同学、同事,便是近邻。又如,人们总是能够比较方便地在同学、同事或邻居中找到意中人,而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