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在武汉读了四年法律,毕业时没进律师事务所,却选择了做传统小吃生意,80后的小伙子张翔,似乎是同龄人中的“异类”。2005年夏天,筹到三千块钱的他,瞒着家人偷学制作绿豆沙,并把手艺带回南京。经过两年艰辛创业,张翔的绿豆沙系列饮品逐渐被人认可,并顺利进入尹氏鸡汁汤包、易记皮肚面、城市快餐等门店销售。
学生时代就开过洗衣房
张翔笑着说,自己可能真的有经商思维,做任何事,总会不经意地考虑成本、估算市场回报。上大学时,他看到一些同学不爱自己洗衣服,衣服脏了就送到校外的洗衣店洗。
张翔花了几天时间统计了学生送洗的衣服数量,然后考察了二手洗衣机的价格。当晚,张翔把同宿舍其他三个同学召集起来,鼓动他们合伙投钱,自己还自告奋勇承担了运营工作。很快,洗衣房开起来了,由于价格便宜、路途又近,学生纷纷把衣服拿到张翔的小店里清洗。“几个月下来,洗衣房不仅收回成本,还有盈余。”
有限的资金下,创业需要高强度付出
回南京后,张翔把制作绿豆沙的整套设备摆在了家里,自己包揽了从采购、生产、运输、推销、财务等所有环节的活。“那个时候,每天都是连轴转,起床就去买原料,回家就开机器生产,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我的家境不太好,没有闲钱让我投资,所以,创业是惟一的选择。”张翔反复强调,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高强度的劳动付出是必须的。为了节约成本,也不可能一开始就雇三四个人;即便是公司的运作流程,也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形成。
天天上门磨嘴皮客户终被感动
为了让快餐店接受自己的产品,张翔天天跑上门磨嘴皮。最初的推销异常艰难,快餐店一看到斯文瘦弱的年轻人张翔,就一口回绝了。谁知第二天,张翔又出现了。一连几个星期,张翔天天上门“报到”。“为了不打扰人家做生意,我就中午去找老板,让他跟我聊两句。可能是被我的精神感动了吧,后来终于有人愿意听我讲话了。”张翔兴奋地比画说。他让老板相信,代卖他的绿豆沙一不用压资金、二不用考虑运输和库存,所有销售几乎不需要成本,每卖一杯还有几毛钱的额外收入。“一天几十块,一个月就是上千块,轻轻松松解决一两个员工的工资,不是很好的买卖吗?”张翔用这套“共赢理论”,最终谈下了南京几家知名快餐连锁。
创业感悟:吃亏是福 珍惜拥有
“我觉得做生意就像谈恋爱,不必斤斤计较,学会珍惜和感恩。”正沉浸在爱情中的张翔坦诚地说,“如果谈女朋友,总想着万一分手怎么办,花了钱,又怕打了水漂折本吃亏。这么犹犹豫豫,不愿全心投入,迟早真的会分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张翔还举了个小例子:有一次,他去一家门店送货,找完钱回家后,人家打电话说,刚才有张20元是假币。明明当面点清,门店也有其他现金支出,怎么能肯定那张20元一定是出自张翔之手?不过,张翔还是专程去换了钱。“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吃点亏也没什么。”反倒是那个门店的人觉得不好意思,后来的业务全部转给了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