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周峰干过的职业,其实也不多,五六种。但他做过的这五六种活有个特点:互相之间完全不搭边。或许从中也可以看出他30岁之前的“无计划”到了何种程度。现在回过头去想,周峰把自己职业生涯划成两个时期:“无头苍蝇”时期和渐渐找到感觉时期。
周峰称自己“和布打了20年交道”,因为他18岁职校毕业就开始学染整,什么布料的前处理和后处理,他现在说起来还头头是道。1990年底,他也终于辞了职,跟家人合伙办起了一家床上用品厂。没想到那一阵子,好几家百货公司纷纷关门,他们的货被压了下来,损失惨重。
幸好他们又及时开辟了另一条财路,给学校定做学生用的床上用品。因为这一块需求量也很大,周峰好像又看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在生意场的周旋中,周峰还没完全明白过来,就被挤出了这个圈子。现在的周峰把这次失败归结为自己当时不懂生意场上的“潜规则”。
两次心血付之东流,周峰算是初步体会到了赚钱的艰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周峰说自己像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只要有人说哪行好赚钱,他就马上挤进去凑热闹。
听人说承包大客车好赚钱,他就弄了辆破旧的大客车,雇个司机,自己当售票员,在琅琊和沙畈水库之间来回奔波。发现跑农村线不容易挣钱,他又开始跑温州线,每天半夜三更在老火车站组客。一次重大事故,最终促使他离开了这一行。那次事故赔光了他所有从这一行挣来的钱。
正当他四处转悠找不到立足点的时候,一位朋友的妈妈神秘兮兮地对他说:“现在有个好生意,保证你几天里就买得起汽车。”有这等好事?一直听到要他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展成“下线”,他才感觉这事不妙,怎么听着像“杀熟”呢?他选择了溜之大吉。后来才知道,这原来叫“老鼠会”。
那开个小店如何?30岁出头的时候,周峰在李渔路上开出了一家小店,零售、定制床上用品。有朋友建议说,你不妨与窗帘配套卖,可能效果更好。于是,他的店里又多了几块从绍兴柯桥进来的窗帘布。转了一大圈,他又回到了老本行,“与布打交道”,并走上了品牌代理之路。他说,以前的窗帘,是“两只铁钉,一根钢丝,挂上一块的确良”;现在那叫布艺,叫“软装修”。
每天早上,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车到各个提货点把货运回店里,然后给每个员工分工,哪家要布置婚房,哪几家要设计窗帘,很多活周峰都自己做。他说自己这个“小老板”,其实就是个打杂的。
回忆起当年的“无头苍蝇时代”,周峰说,起码有两点可以给别人当“反面教材”。
“以前我在染整厂的时候,旁边有个卖沙锅煲的小摊主,几元钱一只小沙锅,我们常去吃。现在,他在煲庄开了个大店面,钱也赚了一些。可如果你一个外行,听说开煲庄赚钱就想马上开个煲庄,十之八九要亏,这就是积累。”他说,年轻的时候找不到定位,眼高手低,看别人大把花钱,心发热,巴不得马上做大老板。可创业哪里有这么容易,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想吃成大胖子,不可能。
“古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自己到底是什么‘才’?有些人比较幸运,一起步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持续一生;但有些人可能花了一生的时间,也没搞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周峰说,其实他最感兴趣的工作并非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而是机械和厨艺———又是完全不相关的活。可理想与现实有时候有一定的距离,现在的周峰已没有了年轻时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机修兴趣现在只起到了一个作用:店里的缝纫机坏了,一般不用找别人,他自己就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