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刘波涛 陈阳 李颖 发自广州、杭州
照明行业现在的局面,异常类似于当年国产手机的局面。通过渠道以及一些花俏的营销手法,国产手机一度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技术上的落后让国产手机的“春天”异常短暂,之后便跌入发展的谷底,国外手机厂商趁机进行大规模反扑。然而,中国台湾一家名叫“联发科”的公司带来了转机,它将手机芯片软、硬件集成整合在一起,然后打包提供给客户,手机厂商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完成产品的多功能开发,制造出成品,这就是“Turn key solution”。此后,运用联发科“Turn key solution”的山寨手机销量惊人,国产手机终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产业链条上一个简单的分工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突破,那么在分工尚不明确的LED照明领域,谁将取得类似于联发科的地位,带领整个产业突围呢?联发科的启示
1997年,蔡明介成立联发科,准备大举进入CD-ROM领域。尽管这一领域被几大巨头把持,但蔡明介认为,在产品生命周期S曲线理论中,产品若处于曲线后半段,功能提升的空间减少,成本竞争力、生产弹性和效率就变得格外重要。此时如果能开发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就可以刺激市场爆发性增长。在这一点上,亚洲中小企业比发达国家大公司更具优势。在当时,CD-ROM芯片主要供应商美国OAK集团、日本索尼和东芝等主流芯片大多为三颗芯片,而联发科通过芯片集成技术,将芯片整合成两颗甚至一颗,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很快,联发科以不断提升的倍速和不断降低的价格抢占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CD-ROM芯片之王。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联发科将CD-ROM的经验如法炮制到DVD芯片业务,将DVD内原来分别负责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为一颗芯片,使DVD制造成本急剧下降,最后,2000多家DVD制造商一涌而现,引发了全球DVD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之前的领先者美国ESS在联发科的攻击下溃不成军,将市场拱手让给了联发科。2004年,联发科将过去的招数复制在手机领域,打破了过去采用双芯片分别控制通话和多媒体设计的规则,将两者的功能集成在MTK手机基带芯片上,并提出了“Turn key solution”,即“交钥匙解决方案”。在传统的手机产业链中,手机生产企业除了将芯片设计外包给专业的半导体厂商外,软件和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包括主板、简单驱动和UI设计、系统整合测试)、外观及工业设计、产品项目管理、产品定义、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外包管理、项目控制等仍需厂商自己完成。这样一来,一款新手机的研发周期至少要6个月到1年,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但是,联发科提供的“Turn key solution”,帮助手机生产企业解决了包括芯片设计、软件和系统设计等在内的大部分核心工作。在手机的成本中,芯片占到总成本的50%~70%,而联发科的芯片比主流手机品牌的芯片便宜8~10美元。这样一来,生产厂商只需很少的制造成本,2~3个月即可轻松制造出质量不错的手机。此后,无数“MTK inside”的山寨机以摧枯拉朽之势,成为手机市场一支战无不胜的奇军。事实上,联发科的商业计算非常精明,它虽然承担了大部分研发成本,但这些成本被分摊在了规模庞大的终端厂商身上。在薄利多销的原则下,联发科的手机芯片销量呈梯度暴增,2007年达到了1.5亿颗,2008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2亿颗,2009年已达到2.5亿颗。联发科的策略之所以屡试不爽,并非芯片减少、成本降低这样简单,而是在于它将复杂而且很难控制的环节进行整合和产品化,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更加精细,实现了各个环aihuau.com节的标准化生产,从而使制造的效率空前提高。大幅下降的准入门槛,大大激活了终端厂家的积极性,由于它们紧贴市场,更了解市场需求,它们的参与让整个市场焕发出了活力。过去,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芯片厂家决定了下游企业的命运,它们高高在上,很少考虑下游终端企业的需求,理所当然地赚取着高额的利润。但是,联发科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下游厂家的角度去考虑技术和成本,以提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不可否认,联发科模式具有重塑产业游戏规则的意义。主流企业通常以规模经济取胜,即少品种、大批量的方式,而联发科的“Turn key solution”改变了这一方式,其本质是范围经济,以多品种(对联发科来说,是多个解决方案)、小批量取胜。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会败给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根据长尾理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长尾中的“尾”。联发科正是抓住了80%的长尾客户而快速崛起的,在姜奇平看来,这一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商业主流。技术领先者往往从技术的价值出发,关注技术的更新和演进,而作为整合者的联发科则从客户的价值出发,把研发重点聚焦在对现有技术的集成上,通过整合现有的技术,降低成本,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要。如今,联发科模式成为高科技企业的经典商业模式,它将整个产业链进行重新分工,缩短了产业链,让高科技产品制造变得更加简单、便宜。产业大势所趋
就像2004年的手机业一样,作为新能源先锋的LED照明业,现在正在迎来它的高潮。2009年12月7日,伴随着激烈争论的哥本哈根峰会开幕了,低碳经济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可持续的低碳和绿色经济将会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工业时代的粗放型、能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后工业时代的集约型、低碳绿色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新能源、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都将得到巨大的中长期投资机遇。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很显然,低碳经济就是国家未来的战略方向,其中作为低碳经济的先锋,LED照明必将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半导体照明技术革新正在改变百年传统照明历史。进入能源高消耗时代,全世界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LED照明这项‘照亮未来的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照明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上。”对于这样一个拥有绝好前景的技术产品,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冠志不吝惜用上最高级别的词汇,“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固态光源,LED照明的优势显而易见,比白炽灯省电80%以上,比汞灯、钠灯节电60%以上。因为其无与伦比的节能、环保、长寿、可控性等技术优势,LED照明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已经正式拉开全面替代传统照明的序幕。”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时代来临”,“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LED照明取代传统照明将指日可待。2009年,中国内地道路照明市场上路灯的数量高达2800万盏,而每年大约新增及更换的路灯为300~400万盏。如果这些路灯全都换成LED路灯,这将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显然,这是一座挖不尽的金山。“LED产业的春天就要到来,需要一场及时雨,即政府的支持。”招商局科技集团产业平台总监何林说。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政府给予LED企业足够的资助,通过立法使市场更加规范,就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发展初期的难关,促进产业的高速增长。尽管早在2003年6月国家科技部就启动了“中国半导体照明工程”,但这个市场真正热闹起来,还是因为2009年“十城万盏”这针强心剂。金融海啸让完全依靠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一片悲戚,而同样属于新能源的中国LED照明产业却因为受益于“十城万盏”计划红火了起来。新能源兴起投资热,至少一半原因在于政府。没有政府的补贴,一个国家的新能源产业很难发展得起来。日本、美国、德国、韩国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LED照明产业。“2010年中央将协助地方政府设置LED路灯,同时将LED照明纳入发改委的补贴项目。”中国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阮军说。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早已将之视为拉动百亿甚至千亿GDP的重点产业,拿出重金对其进行补贴。即便是像广东江门这样中等规模的地级市,政府也出台了颇具诱惑力的政策—《江门市促进高新区LED照明产业发展暂行优惠政策》,其中规定:对一次性购置LED照明外延片生产用全新MOCVD设备5台以上者,其中每台蓝绿光MOCVD补贴资金1000万元,每台红黄光MOCVD补贴资金800万元;而当地对LED照明产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则可以获得200万元的高额奖金。“掌握外延片、芯片技术的本土企业是各地政府争先引进的香饽饽,在哪儿安家落户都是一件大事。”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无论是在荆州还是在天津考察,都是当地政府的市委书记作陪,毕竟绿色GDP这几个字眼,哪一个地方政府官员听到都会眼睛发光。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在诸多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各地的LED照明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激情高涨的企业汇聚在LED照明的大旗下,上演了一出出政府搭台、企业一展歌喉的竞赛秀。许保金说:“关于LED照明的发展,政府会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但是仍以企业为主体,依靠市场行为来驱动。”在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力推动及支持下,LED照明将迎来异常振奋人心的未来。渴望在新能源狂欢时代分得一杯羹的创业者奔走在国家部委之间,试图拿到最优惠的政策;曾经空荡荡的半导体科研所、实验室经常会挤满来自各地的投资者;与LED照明沾边的论坛、活动现场经常会出现嗅觉灵敏、怀揣热钱的风险投资商的身影。诸多利好政策激活了庞大的内需市场,而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本土企业的投资激情高涨。事实上,在政府政策的刺激下,LED照明产业机会与风险并存。过度投资在这个行业里初步显现,大家一窝蜂地将大笔资金投入研发环节,试图以技术抢占产业链各节点的制高点。伴随着行业的疾进式发展,产业链也越拉越长,分工也越来越复杂。然而,对传统照明企业来说,LED照明是一个由技术构筑的另一个世界,虽然那里热闹非常,但在技术、资本的双重隔离下,它们始终无法融入其中。LED灯具迟早会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节能灯,这是一个大趋势,传统照明企业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期待新aihuau.com的商业模式将它们带入LED照明的新世界。在照明业营销专家张护明看来,LED照明业的现状与四五年前的手机市场何其相似:LED照明业的准入门槛太高,只有具有相当的资本和技术才能进入这一领域;LED照明终端产品价格过于昂贵,导致市场无法爆发式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链过长,导致产品开发周期长;技术领先型企业涉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由于分工不明晰,规模化制造尚未成型。科技产品的市场普及规律总是从复杂至简单,随着LED照明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复杂的产品制造简化为人人都可操作的组装式生产流程。“LED照明业最终将催生类似联发科的企业。”张护明说,“LED照明的普及与行业的兴盛,需要这样的企业。只有打破现状,让大多数企业都能参与进来,整个产业才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