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由于负面曝光率高,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少。可怕的不仅是顾客减少,而且整个行业似乎都失去了诚信。”上周五,于荔的“丽容”美容店关门了。苦心经营了一年多,她把失败的主因归咎于大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
如今,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以美容业为代表的“美丽经济”,已成为第五大消费热点。2005年,美容美发行业产值近4000亿元,还间接拉动了数以千亿的消费。2006年,相关部门对这个新兴市场的监管力度空前加强,业界开始经历大浪淘沙的考验。
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连与美容产品相关企业约5000家,从业总人数10余万人。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单体美容店的成功率只有10%,而加盟连锁店的成功率却高于90%。“面对同样的政策约束,连锁店的抗击打能力为什么这么强?”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于荔。
A 连锁经营:靠规范服务“谋”市场
同样是在去年8月份跻身美容市场,朱萍的境遇与于荔截然相反。经过市场调查和亲身体验,她选择加盟一家国际美容连锁机构,并把店面安在了位于青泥洼桥繁华路段的城市广场。“当初,我对美容业一窍不通,加盟克丽缇娜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规避因无知带来的风险。而选择闹市,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消费群。”朱萍说。
创业初期,朱萍的美容店也遭遇了门庭冷落的窘境。但是,她逐渐发现,很多顾客冲着品牌自己找上了门。“除各种美容养肤项目外,我们的规范服务还包括微笑、环境、态度、经验交流与丰富等。而公司提供的技术、管理、经验、团队、广告以及营销渠道等丰沛资源,起了很大作用。”朱萍说。她告诉记者,其实消费者不仅仅要在这里达到休闲美容的目的,还要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且越是高端的人群,社会价值感越强。因此,对这些细节服务的打造,自然可以使其产品物超所值。
B 专家解析:连锁模式不是唯一出路
“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美容业并没有进入成熟期,整个行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寻找一种适合市场要求的产业运作模式迫在眉睫。对此,连锁经营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可惜的是,美容市场这块大蛋糕几乎全部被外资品牌瓜分了。”辽宁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曙光如是说。
王曙光告诉记者,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实验性比较强和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是当前中国美容业的四大特点。不管从减少消费者的采购成本、决策成本还是时间成本来考虑,美容业的服务形式、水平和内容,是产品保值和增值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业态、产品以及经营模式同质的情况下,改变服务的介入程度,可以产生差异化优势。“但是,很多国内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营中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的服务规范。”他说。
王曙光认为,目前连锁经营在国内发展还有一定的滞后性,预计未来这一营销方式将成为主流业态。但是,连锁经营并不适合所有的美容营业机构,其“城门失火,秧及池鱼”的多米诺效应,也具有明显的风险性。“只要坚持品牌、质量、技术、服务创新,规模小但特色突出的美容机构,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王曙光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