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一个80后不寻常的两次创业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每当看到拥挤不堪的人才市场里,一个个求职者因找不到工作而迷茫焦虑时,我总在想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当问及刘渊为什么对人才招聘领域这样情有独钟时,这个80后的大男孩说出来的话让记者委实吃惊不小。   刘渊,《1+1人才资讯》主编,从2007年开始涉及郑州人才招聘行业,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这份名不见经传的招聘报现在已经成为郑州招聘市场上的一枝独秀,赢来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的信赖;赢来了越来越多招聘企业的青睐,“在郑州找工作、做招聘,首选‘1+1’”,这成为不少人共同的心声。

  成功没有偶然,但创业成功路上艰辛付出却是必然,他不是郑州市场上第一个做专业招聘的报纸,但他却在硝烟弥漫招聘市场上,很快成为领跑者。

放弃工作 第一次创业

  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记者却从刘渊身上看到却是80后希望——对成功的渴望,对事业的执著,对社会深深的责任感。

    刘渊的老家位于河南周口郸城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子,父母都是农民,2003年6月,刘渊从河南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求职时到处碰壁,4个月后才找到一份啤酒销售的工作,但当时啤酒销售已经入淡季,公司不给工资每月只给100元生活补助,很多新同事纷纷离职,但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工作,天天下市场做调研,建销售网络。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3月份他的业绩出现“井喷”。后来,他又在一家都市报做广告和发行,同样表现很出色。刘渊说,即便如此,他仍不甘于现状,在报社接触越来越多的成功的企业家激励着他,让他产生了创业的冲动。

     辞职,马上辞职,没等辞呈批下来,他就离开的了报社,找项目,经过市场调查,他选择封箱胶带行业,在一栋居民楼里租了一间便宜的民房当办公室,买了一套二手桌椅,他既是老板更是大业务员,每天搜集资料,打电话,骑着自行车拜访客户,三个月下来跑了近千家客户,打了上万个电话,“天不遂人愿”,他没用签下来一个客户,得到最多答复,暂且不需要或等等再说。面对这些,刘渊没有灰心,还是一如既往,第四个月终于签下一家小公司,他的辛苦终于得到一丝丝安慰,接下来又陆续签下来几家比较有影响力的食品企业,信心大受鼓舞。

     到了2006下半年,受原材料上涨影响,如果按照原来的合同价执行,他将会血本无归,刘渊试图和企业沟通,适当涨些价,大都遭到拒绝。为了维护公司的信誉,他咬紧牙关,勒紧腰带赔钱给客户供货,一年下来他不但赔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并欠下朋友一屁股债。2006年底公司无以为继,彻底关门,他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雄心万丈  再燃创业激情

    又面临再次找工作的压力,一次次赶场招聘会,一次次登陆招聘网站,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买了一份招聘报,忽然,他眼前一亮,与其跻身在求职大军中,何不自己也做一份招聘报,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能帮助其他的求职者找工作,帮广大企业搜罗人才。他为自己的创举差点高声喊出来。

    说干就干,虽然对他的这种想法,亲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认为他是瞎折腾,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在寻得原来报社一位同事和一位初中同学的支持后,他对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一方面就业压力很大,很对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因此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急需一个沟通的桥梁,这是一个很大市场;他又对郑州招聘渠道做了分析,人才市场不能代表招聘发展方向,网站又不能在绝大多居无定所的求职者中间普及,招聘报职位多、携带方便很受求职者喜爱,当时郑州市场招聘报虽然很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没形成品牌,并且上面还充斥着不少非法招聘信息。

    这的确是一个朝阳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行业!刘渊下了决心,招聘报纸他做定了!

万事开头难,公司成立已是2007年1月份了,春节将近,没找到工作的人大部分提前回家,招人很难,朋友劝他年后再招,这样还可以节省一部分工资和过节福利,刘渊认为年前把人招到位,培训好,可以抓年后的招聘旺季,为了快速招到人,他前往一些大学、人才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去都市村庄、十字路口摆桌子拉条幅,好不容易招到12人。其间,他晚上备课,白天培训,还要联系印刷厂,规划报纸版面等,他心中燃烧着希望!

第一次危机  发行放了哑炮

     2007年3月5日,《1+1人才资讯》正式面世,喜悦、兴奋……他像捧着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爱不释手,那是他和团队心血的结晶。

然而,接下来客户投诉电话,把他搞得头都大了,“没效果,根本没人来应聘”,“你们咋搞的,一个人都没招来”,刚刚尝到胜利的喜悦,又再次坠入了失败的深渊,原因在哪?面对设计精美的报纸,客户质量也不错,在市场应该很有竞争力啊!知名度低,不好卖是个原因,但他认为不是致命的原因!他茫然了。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他连夜给朋友打电话。“是不是发行出了问题?”朋友一句话提醒了他,他忙给委托的发行公司打电话,但对方肯定地说没问题。

他没有轻信发行公司的说法,凭着从前做发行的经验,他感觉问题一定在这里,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报亭调查,果然很多报亭、报摊没有《1+1人才资讯》,经过调查取证,他发现很多报纸直接被发行公司送报员送到废品收购站。

发行第一炮就放了哑炮!他接着又换了几家发行公司,效果同样不理想,丢了一大批客户,他心痛流泪。

“不行,我们一定要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大家都认为他是疯了,《1+1人才资讯》是一份周报,建一支专业发行队伍代价太大。当时,又正处于创业初期,资金相当短缺,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无疑要增加不少成本。不过,刘渊认为能做报纸就是做发行,只要能保证效果留住客户,值!接下来跑路段、划区域、定路单……他骑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郑州市的报亭报贩分布,为组建合理的发行队伍、完善科学的发行网络做铺垫。一周后,《1+1人才资讯》的20人的发行队伍组建完成。随着发行队伍的组建,发行结构的调整,保证招聘效果,回头客户渐渐的多了!

第二次危机  假警察找上了门

    随着发行的好转,客户越来越多,很多客户是主动找上门来刊登,生意很好,一天两位自称是警察的人来到公司,说是接到投诉,《1+1人才资讯》刊登的有虚假信息,要没收营业执照,停业整顿,并要把公司几位员工带走。原来,有几位新员工刚来,经验不足,也没有按正当程序上版,把几家打着商贸公司的黑中介蒙蔽过关刊登到报纸上。

 刘渊:一个80后不寻常的两次创业
     刘渊在与两人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对法律知识很匮乏,这让他产生警觉,问他属于那个派出所的,对方含糊其辞说不上来,提出看他们的证件,他们说休息时间办案没带,刘渊立刻意识到他们是骗子,要打110报警,他们立即慌了,交代了事情经过,原来这都是竞争对手所为。“苍蝇不叮无缝蛋,我们的工作有漏洞。”刘渊说,于是公司制定了详细的上版流程:招聘企业必须提供合法证件和法人、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经审核后方可上版,并建立客户诚信档案,安排专人负责。

对黑中介要打击,对一些乱七八糟的行业,也要坚决抵制。一次,一个老乡找上门来要招公关小姐,刘渊坚决不同意。老乡说,“这是一万二,不够还可以再加”,然后下楼就走。刘渊表明观点,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原则,他追到楼下,把钱塞到老乡车里,老乡急了说:“你死心眼啊!别人都可以刊登,你就不行,我换成招女服务员总可以吧。”刘渊不同意,这是换汤不换药,不能自欺欺人啊。本着对报纸负责,对求职者负责,“1+1”赢得很好的口碑!

第三次危机  债主堵门逼债

     2008年,《1+1人才资讯》是刘渊最难忘的一年,他用四个字总结:“相当难熬”。为了向求职者提供更多信息,《1+1人才资讯》从16版,加张铜版纸扩到20版,而后又快速扩到28版、32版、一直冲到36版,每期信息数量从200家,冲到600家;为了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不提价情况下《1+1人才资讯》在郑州市场上率先装订,快速扩版,走上精品路线,这些都给他带来很大的财务压力,更为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纸价飞涨,3个月印刷成本增长近3倍。

     资金紧张,好歹朋友都很帮忙,刚发的工资都被他借来给员工发了工资,他告诉记者,“我在困难的时候没给员工晚过一天工资,这是做企业基本责任。”员工工资借来了,印刷厂却经常堵门逼债,把刘渊逼得焦头烂额,躲债成了日常工作,公司的事务出现松懈了,加上对手疯狂进攻,业务下滑很厉害。长时间的压力导致他心力憔悴,有次去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拿着他的身份证对了半天,“这不是你吧?现在头发这么少!”压力太大,刘渊一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可以被打倒,但绝不能被战败”,朋友的话让他彻夜难眠,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找印刷厂,并保证不新增一分钱债务,原来的债务按计划分月还,印刷厂领导从他身上看出了自己年轻时不轻言放弃的影子,答应给予支持。市场是干出来的,抢出来的,分析市场,制定营销方案,打造营销团队,向市场主动出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济危机下,他每月取得30%的高速增长,迅速从行业的追赶着变成领跑者。

精益求精   连做了4个网站

“‘1+1’还要有自己的网站!”

     刘渊说,两年来,“1+1”一共建了4个网站了,但前3个他都感觉不太满意,不是使用起来不方便,就是页面规划不合理。最后他狠下心,下大力气建了一个技术相对比较领先的网站:1+1人才网(www.525hr.com),短信求职、电子报……这些功能都能实现。虽然这个网站目前还刚刚起步,不过,“1+1人”有信心在两三年内把它打造成为郑州一流的招聘网站。

       当记者问刘渊能否总结一下,两年来的创业感受是什么时,他说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企业增砖添瓦,对求职者负责到底”。企业要招揽人才,你要当成自己公司的事情去做,时刻不忘提高广告效果。求职者要找工作,你要把自己当成求职者。严把报纸质量关,坚决杜绝虚假信息,决不为了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报纸的声誉,这不仅是为了对求职者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

    刘渊还说,“1+1”今后还要涉猎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中介、猎头等领域,前面的路还长,不过,他早已做好了上路的准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3543.html

更多阅读

演讲稿:我们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是一个几乎迟到的80后。现场是80 后的示意下,和我一样举起你们的双手好吗。我们80后不是那些60后、70后所讲的那样“是垮掉的一代”,请自信的举起你右手,大声说出“我们80后不是一代的悲剧,不是哭掉的一代,我们只是创造属于我们的世界

刘明:80后成为主流的买车人群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过去十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跃居世界第一,但改变猝然而至,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市场成本不断增加,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时期,汽车业内人士如何抓住商机?  11月20日,在由中国国际贸

互联网创业者 一个80后互联网创业者的成功荆棘路

系列专题:研究80后杜亮,深圳市点意盛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个80后的创业者,他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标榜80后独立生存的代言人。几年前,80后这个名词在网上出现的时候,网络上的言论对80后并不友好,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对90后的评论一样,这

80后创业 讲述“80后”不同人的创业故事

系列专题:研究80后养鸡、设计、家教都是创业之路 编者按:作为80后的年轻一代,创业似乎离他们有些遥远,有人将他们说成垮掉和自私的一代,为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点燃创业的理想,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主办了“青春闪耀

戴志康:一个80后亿万富翁的成长

系列专题:研究80后在当今中国互联网界,有着一批“80后”。“网络新贵”“VC宠儿”“一夜暴富”等成了他们的专有名词,他们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戴志康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大批“80后”还在为找工作奔波的时候,今年才25岁的戴志康,已

声明:《刘渊:一个80后不寻常的两次创业》为网友靜待花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