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净慧法师为你讲经说法:做人的佛法》
丙二 四罪福 丁一 四事罪 "居士子!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罪。云何为四?行欲、行恚、行怖、行痴。"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欲恚怖及痴,行恶非法行, 彼必灭名称,如月向尽没。" 这段是讲四种罪,与前面所讲四种秽业是一致的。为什么叫四种罪呢?这是从果说到因,是做这四种事的果。

"行欲"就是前面讲的四种秽业中的邪淫,"行恚"就是杀生,"恚"就是嗔恨心,"欲"就是贪心。"行怖"中"怖"就是恐怖,就是吓唬他人,跟嗔、恚是同一类型的过失。现在有人写匿名信,目的是要威胁恐吓别人,使别人精神上受到刺激、折磨,受到精神上的种种痛苦。有些人可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在过去那个动荡的年月当中,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都有过这种经验,整天生活在恐吓、畏惧当中,自己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无法把握。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那个年代的经历,再看看今天宽松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我们就会倍感珍惜。"行痴",就是愚痴,就是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做一些没有智慧的事情。这四条实际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的另外一种说法。 世尊为了总结这一段内容又说了一首重颂。"欲、恚、怖及痴"这些都是恶行,都是非法的行为。什么是非法的行为呢?就是不符合自然的法则,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不符合人伦道德的精神,当然也就不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比如"欲",这里指特定意义上的欲,主要是指不正当的行为,在不正当的行为方面有所放纵,就很容易触犯法律,所以说这四种事是恶法,是非法,不符合自然法则,不符合佛法精神,不符合人伦道德,也不符合国家法律。如果我们坚持做这四种事,"彼必灭名称",必定身败名裂。下面说了一个比喻:"如月向尽没。"就像十五以后的月亮那样,十五到十六,十六到十七,十七到十八,一直到三十,月亮就没有了,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人格、道德,就像下半月的月亮,慢慢暗淡下来,慢慢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