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由于常枞先生的师兄声名远播,老聃并没有费多大心思就在周朝的太学找到了他。关于这位太学博士姓甚名谁历史上已无记载,所知道的是,他将老聃留在了太学,并亲自教授他天文、地理与人伦。

入太学后,老聃更加勤奋,除博士教授课程之外,又熟读《诗》、《书》、《易》、《礼》、《乐》;遍览各种史书、典籍与先哲的遗著。 三年后,太学博士见老聃的学问大有长进,便向周王推荐他到守藏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为吏。周朝的守藏室乃天下典籍收藏之所,奇书异传、华美之文,汗牛充栋。老聃到这里任职,无异于蛟龙入海。他如饥似渴的阅读这里的所有藏书,最终达到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的境界。 又三年,老聃被提升为周朝守藏室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就是从这时起,人们开始尊称他为老子。 虽然升任为守藏室史官,但老聃并未自满自溢,而是更加贪婪的阅读归自己管理的各种书籍。 在所有书籍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书》(从汉代开始改称为《尚书》)。这部书是由上古历史文献和重大事迹汇编而成,保存了大量尧、舜、禹时期和夏、商、西周早期的重要史料,包括最高统治者的一些训示、文告,无不渗透着先人的智慧和高深的义理。 《书·舜典》中记载了舜的故事。 据说尧在把部落首领的地位让给舜之前,对他进行了一次考验。命人将舜带到大麓一个古木森然的山林里,令他自谋出山之路。一天,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然而舜却泰然自得,镇定自若,视而不见。 老聃由此想到,人之所以在险境中惊慌失措,不就是因为惧怕死亡吗?生有何价值?死又有何含义呢?如果忘却生死,任何危险都将不能动摇人的心智;任何恶劣的环境都将不能使人畏惧。生不过是人之所借寓,而死乃人之必然归宿。 他又想,当人不为外界事物所动时,心灵会保持天然的宁静。毫无杂念的静想与沉思,无疑是养生的最好秘方。达到"忘我"的境界,反而使"我"受益匪浅,这也就是"无"所显示的威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