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首个以工业企业发展兴衰和产业转型为背景的新型博物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日前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在中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各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还存在家底不清、重视不够等问题,加上“重古薄今”的观念偏差,使不少工业遗产在城市化发展浪潮中悄然泯灭。而我们看到,在西安城北,毗邻雄伟壮丽的大明宫遗址,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古朴持重,默默而立,古今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别有韵味;在西安城东,正在建设中的半坡国际艺术区结合纺织城艺术区,与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保持近距离对话,将6000年历史文化遗迹与60年工业文明遗址相融合。 欣喜之余,还应意识到,工业遗产博物馆开放只是第一步,在坚持把保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同时,还应努力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通过科学适度的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积极”保护。这一点上,德国的“鲁尔”钢铁城公园堪称典范,这里曾经是一个以经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的重工业区,1968年,德国开始对这里进行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并且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建设。改造后的鲁尔风景优美,拥有5座大型公园,旧工厂成了展览馆,被淘汰的设备变成了攀岩训练和潜水训练基地,工业旅游得到发展。 其实,西安市在此方面已有落实。一些工业遗产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开发建设,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机理、城市景观和相适宜的文化产业门类,便于更加科学地加以利用。但如何做好“利用”的课题,仍然面临诸多难点。以大华工业遗产厂区内将着力打造的小剧场为例,多年来,西安的小剧场表演门类单一,发展缓慢,成功者寥寥,距离一线城市已经成规模的小剧场有着巨大差距。如何让其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借以彰显工业遗址的魅力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在半坡国际艺术区,地铁开通带来的便利无疑是一大利好,但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纺织城艺术区租金的大幅上涨,在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让旧工业遗迹在艺术元素的催生下焕发生机,尚需要依据客观的分析研究做出慎重、科学的解析与求证。 笔者以为,实现对工业遗产的科学利用,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坚持规划先行,同时考虑好各种优惠政策与措施的配套,又一方面,还需要相关运作主体引进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制定适应本地的灵活市场策略,使工业遗产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