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总之,老子所向往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原始社会在他头脑中的再次重现,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希望停止战乱,休养生息的愿望。 第四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第一句话就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字面意思看,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一样。 但是圣心高远,微言大义,如果仅仅这样解释似乎没有领会到老子精神的实质。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像煎小鱼一样呢? 之所以说"烹小鲜",可见与"烹大鲜"是有差别的。煎大鱼时一次煎一两条,注意力只放在一个点上,无论是火候还是成熟程度都容易掌握。而煎小鱼则是每次煎一锅,这整整一锅小鱼,要照顾到每一条显然很困难。所以,不应该轻易翻动搅乱它们,那样会使每一条都受到损害,无法保持完整,等到煎熟时,都已破碎不堪。 老子将数量繁多的小鱼比作人世间的芸芸众生,统治者在治理人民时,应该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应该顺从社会的自然秩序,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乱最难于控制的人心,否则,国家将会出现祸乱。 老子所烹的"小鲜"可能不止一种鱼,可能包括形形色色,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各式各样的小鱼,怎样才能将它们煎好呢?最好的办法是不挑不捡,将它们放在一个锅内煎煮。虽然每条小鱼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说它们所需要的火候及温度相差不远。
![老子时代 第6节: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时代(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0248197749.jpeg)
相同的,一个国家怎样才能治理好形色各异的人民呢?这就要求统治者对待不同的人民,不同的组织,甚至是不同的自然资源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凭借主观意志人为的划分出高低贵贱之别。即使人民已经形成了贫贱之分,高低之别,那也不应该是统治者主观造成的,而应该是社会秩序自然演化的结果,其中没有不公平的因素。 曾有人问老子怎样才能使天下太平,老子回答说:"人们都不崇尚所谓的圣贤之士,世上的人便不会有争斗。人们都不在乎金银财宝,世上便不会再有人去偷盗。人们看不到诱发私心和欲望的事物,便可以安安稳稳的平静生活。所以,真正圣贤的人管理人民,是使他们心里保持谦卑,腹中得到温饱,血气顺畅,身强体壮。如果人们都处于无所欲求的状态,即使是有点小聪明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胡作非为了。遵循这样的无为治世之道,还怕天下不出现太平盛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