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将社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新兴的封建势力获得了生存的空间。但是诸侯们弱肉强食的征伐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后,整个社会结构陷入混乱不堪之中。 这所有的一切促使老子放弃传统观念,另辟蹊径,开始在反对宗礼的道路上探索。 第二节 分封与井田 周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将国家的土地赐给同姓宗族和有功的臣僚,并封他们为诸侯。各诸侯在封地内权利很大,但每年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等。 与分封制相辅相成的是当时实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井田制度,这是整个奴隶社会的基础。但是随着铁制农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农业技术的改革,劳动力出现了剩余。于是,一些诸侯便在自己分封的公田之外开辟荒地,以扩大耕地面积,这些新开垦的土地被人们称之为"私田"。 私田的兴盛,导致井田制瓦解,同时也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地主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不断采取各种手段与奴隶主争夺劳动力,逐步增强经济实力,壮大政治力量,以期建立与其利益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系列的变革,动摇了奴隶制统治的旧制度。到春秋末期,各封地的诸侯已经抛弃奴隶统治的最高准则"礼"而相互征伐。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礼崩乐坏"的进程。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 第3节: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时代(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02415616858.jpeg)
大国争霸,社会混乱,受害最深的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作为统治者的工具参加战争,疲于奔命、朝不保夕。 老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期,而且他熟知社会变革的历史。面对悲惨的社会现状,经过一番慎重的思考,他提出了一套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方略,其中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老子所提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方略以"道"为核心。他希望通过"道"来拯救世人,但可惜的是,虽然大道平坦但人们却总是希望走捷径,虽然道理说的很明白,也很容易实现,但人们还是听不明白,还是做不到。无奈,他只得将原因归咎于"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意为:本来正常的现象,现在变的荒诞不经;原以为善良的,又变成了邪恶。这种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已经很深很久了。)世上的人熙熙攘攘,沉迷于声色犬马、纵情享乐之中,不知进取,不知悔过,使混乱不堪的社会现状更加难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