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白领”意识强、“首领”意识弱,这一现象在今年上半年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热议。
聚焦创业文化,来自于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之心:加快经济转型,必须加大服务经济的比重,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上海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但究竟怎样营造?也许首先该问问创业企业:你们最需要什么?在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600多家归国留学人员企业进行调研后,浦东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和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近日完成了一份61页的调查报告。这份题为《一支充满生机的自主创新创业生力军———张江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案例分析》的报告认为,当前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三大创业障碍分别是:融资困难,市场开拓困难,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
创业三惑,听起来似老调重弹,但细细深究,这些困难跟我们传统的认识却不尽相同。
融资渠道:升级阶段比草创时期更困难
融资困难,仍是目前在张江创业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反映最普遍的难题。
与传统看法不同的是,高科技企业“最缺钱”的时期,并非发生在创业初始。因为那时资金需求金额不高,一般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人民币规模,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融资:一是创业团队自筹资金;二是政府各种资助基金;三是风险投资的资金注入,几项相加,很容易就能把公司开起来。相比之下,企业在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后,“升级”到大规模产业化时,企业需要大量金钱支持,但此时融资难就成了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政府部门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创新基金和政府资助基金,这些经费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起步阶段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存在着“撒胡椒面”的问题,锦上添花的意义大过雪中送炭。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例,2007年度上海发放1.24亿元,涉及210家企业,平均下来每家企业不过50多万元。
高科技企业在规模化生产之前,多会遭遇资金瓶颈,像鼎芯通讯,正致力于中国第三代(3G)移动通讯TD-SCDMA手机射频芯片的开发,要步入产业化阶段,开辟国内外市场,光是投入生产、购置设备等就至少需要两三千万元人民币的支持。如果鼎芯寻求传统的银行融资,基本不可能,因为它们最大的财产———知识产权,是无法进行抵押贷款的。跟鼎芯遭遇类似融资困难的臣邦药业,是一家新药研发企业,产品从生产到配送都是由合作伙伴代工,连厂房也没有,若想到银行贷款追加投资,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得到民间投资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现在中国市场上只有PE(股权投资),没有VC(风险投资),钱给你,基本上都是考虑马上能上市套利的,这就要求企业起码有一两千万元的年利润,而且要具备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但做到这一步之前企业怎么办?”凯路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兼明说。目前虽然也有些政府控股的风险投资面向中小高科技企业,但由于政府背景,此类风投趋于保守,强调基金的价值增长,而大部分还处于种子期、成长风险较高的企业,很难得到他们的眷顾。
“目前国内还没有像国外那样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光靠市场能解决的,迫切需要政府相关机制引导。”王兼明说,凯路微下一步的融资目标为2000万美元,光靠自己和战略伙伴肯定是难以解决的。
市场开拓:了解需求比核心技术更重要
尽管归国留学人员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多是国内领先,但如何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尽快实现产业化却是创业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此次调查,凡是创业成功的归国留学人员,不仅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而且项目选择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对市场缺乏了解,只以技术第一,而不顾及市场的需求,创业很容易碰壁。
调查还发现,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初期多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有些是公司自身的原因,如核心人员清一色是技术出身,不了解国内市场的操作模式,也没有国内市场推广经验。此外,国内竞争和合作环境不完善,在竞争过程中很多业内公司采用非常规的无序竞争方式,也影响了创业企业的健康成长。对每个创业者来说,了解中国市场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对供求关系的不了解。例如华浪环保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创始人、留德博士王澎很看好自己从德国带回的化学冷却水水处理技术,这项技术能为工业生产循环使用冷却水,大量节约水资源,本来有很广阔市场前景,谁知国内的工业用水相比国外,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许多化工企业没有改进设备和循环利用废水的积极性,使这项技术无用武之地。
二是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不了解。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新药研发型高科技企业,专门追踪国际制药技术前沿,开发出填补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空白的新药,但企业在寻求合作伙伴时发现,国内制药企业大多数热衷于仿制药生产,工艺落后,美联开发的新药很难找到合适的制药企业代工生产。
“海归”创业者回国初期,常常苦恼于找不到权威的信息渠道。若能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对国内及本市本行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动态、技术情报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在创业上少走弯路。有关专家建议,高科技公司应在创业团队中,增加有国内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充分调动具有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政府支持:有效执行比制定政策更紧迫
一方面,很多归国留学人员认为,创业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在资金、人才和服务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扶助”;“创业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深刻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特别在浦东进行创业要借助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从税收优惠到租金缓期交付,一系列政策扶持都促成了公司能走到今天的辉煌”……
另一方面,企业也反映了一系列问题:园区成立之初,相关领导常走访归国留学人员的创业企业,还经常坐在办事大厅督查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如今园区工作走上正轨,领导来办事大厅少了,服务质量就有下降;一些公共服务平台由于运营机制问题,虽然硬件设施很好,但服务质量却适应不了创业企业需求;虽然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措施较多,但程序较繁琐,专利申请和创新基金申请过程中,有些评估不尽合理等。
一家软件企业的老总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自己亲历的事情。按照政策规定,高新软件出口可以享受退税优惠。去年8月,这家企业在开增值税发票时,由于会计疏忽,软件的名字和注册时不同,影响了退税。企业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只要纠正错误、重新填表,就能补办退税。企业按程序照做了,送到有关部门,专管员却一直没有办,也不讲理由,找到相关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下面没交上来没办法。这家企业又委托了一家财务公司去办,但拖了快一年了,还是没办成。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对高科技企业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优惠政策和措施也不断出台。“这次调查中,很多归国留学人员都反映了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其实几年前张江的一些幼儿园、中小学就开始接受归国创业的留学人员子女入学,且可以享受市民待遇。但宣传不到位,很多人都不知道。”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程东说,政府对创业企业的政策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要做好宣传对接工作。
在采访中,企业也头疼于政府政策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免税政策是税务局管的,科技基金申请在科委这条线,一些针对优秀人才的补贴又在人事部门,每个地方都要上门问,填一叠表格,内容大同小异,为什么不能一次完成呢?”一家刚刚成立的IT企业的首席财务官对记者说。
企业需要实事求是的服务
——访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程东
记者:您认为高科技企业创业成败的关键,是自身还是环境?
程东:80%到90%在于企业本身,管理者的素质、团队、技术……这些是根本的原因,打个比方,是创业的“种子”,你是西瓜就种出西瓜,是芝麻就种出芝麻。政府的态度或者社会的氛围,只占10%到20%的作用,但你不能忽视这10%。对创业企业来说,这是土壤,土壤不好,再好的种子种下去也发不了芽,开不了花。
记者:对创业者来说,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最重要的是什么?
程东: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目前,从银行贷款到政府采购,各项资源普遍是倾向于大企业的。我们承认,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民营高科技企业创造的GDP可能算不上什么,比如展讯,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几亿元,没办法和那些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传统国有企业比,但这家公司为中国自己的TD-SCDMA标准研发了首颗双模多频手机核心芯片,这样的企业是今后中国企业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占领世界先进技术高地的希望所在,也是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之源,他们理应获得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记者:对高科技企业,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程东:其实现在一些政策挺不错,比如房租减免、创新基金扶持等,这是高科技企业能够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政策好不好,关键在于两点:内容是否以企业需求为出发,实行起来有没有责任体系、配套措施。我们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更希望好政策在落实中别走样。最后斗胆提个建议,政府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否常去那些还不太成功的中小企业走走,真心实意听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企业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