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变革时代与我们的心态:我们不可以浮躁》
我国森林资源并不富裕,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在全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里,排在第130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公顷,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0.132公顷,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第134位。大量印制和包装"大部头",简直是对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完全是背道而驰。 为此,必须建立相应法规来规范图书的印制生产,摒弃摆设式的"过度包装"。出版界和学术界要重拾社会良心,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便正确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心态,形成出书用书的良好氛围,使学习真正蔚为风气。 太多五花八门的投资类书,太多离奇的东西,人们用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夺取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们。人们在物欲涌动的今天,人们对这些快餐文化变得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 一位文人曾经这样阐释过文化:文化就是人们从消极适应自然到积极支配自然,进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成果。所以文化的范围之大,岂是一家之言而可的。 文化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五千年的文明,沿袭至今,蜕变了多少?古人永远不会预测到这个样子:可以用现在演绎几千年的场景,也不会想到历史会遭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夸诞或贬低。人在仰视时易高估别人,在俯视时易低估自己,天平的对待总是会让人忐忑不安,对文化也是如此。余秋雨先生在谈到对于先秦文化,谈到对于秦墓的态度时说,还是让他继续沉睡吧。所以有时候不去管,并不是对于事物漫不经心,而是对事物完整的保存。有时候人善意的行为,却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对于他物的亵渎。
![第29节:与时俱进,‘快‘字带来浮躁(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15013235906.jpeg)
儒家的内圣外王,道家的刚柔相济,法家的崇武尚法……都已不同的姿态启迪当时的人们,但是这样的文化却与政治暧昧不清,也是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心位置延续千年的原因,这就是文化的权力服务意识! 文化视角是一种积极的发扬还是消极的排泄,是时代的发展还是历史心里的发展。但是现在的人们对于文化却有种"非正常"的需要。这是文明开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时代的"夹生饭",人们在温饱解决不了的时候是没有功夫去考虑精神的需要,往往只是对于事物机械的表面诠释,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闲的时候,就要开始对事物内里进行研究了,自然产生了很多很多这家那家。之所以用"非正常"来形容人对文化的需要,举个例子来说: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在一起生活"恋爱"了,然后生蛋孵小鸡"结婚生子"了。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是人却把这些事情演绎的过于保守或者放荡,这是超出人的本真的需要,也正是人的这种需要才驱使了文化的畸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