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纳税大户 从穷大学生到日本纳税大户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一毕业就“下岗”

    1985年,宋文洲从东北大学矿山专业毕业,到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学,研究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上的应用。当时,计算机中心离研究室很远,往返很不方便。研究室进了一台微型计算机,宋文洲一有空就去摆弄,摸索着编写了一套土木工程解析程序。在这个程序的帮助下,微型计算机逐渐取代了超级计算机,宋文洲也逐渐减少了去计算机中心的次数。其他同学照例去计算机中心使用超级计算机,这台可以免费使用的微机,几乎成了宋文洲的专用机。宋文洲惊讶地发现,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微机的性能也在提高,自己研究课题90%的问题都可以用这台微机解决。

    1990年春,宋文洲博士论文合格,从北海道大学毕业,来到札幌一家小型软件公司工作。上班不到3个月,老板就告诉他,公司破产了,让他另谋高就。宋文洲没听懂,直到老板在留言板上写出“倒产”两个汉字,宋文洲才明白过来。

 莆田纳税大户 从穷大学生到日本纳税大户

    怎么办?毕业时,老师给宋文洲介绍了大型建筑公司的工作,被他一口回绝,现在不好意思再去见老师。

    被迫走上创业路

    宋文洲无所事事地呆了几天,在走投无路时忽然想到,读书时编写的土木工程软件,能不能卖给日本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呢?于是,他通过同学四处推销。一开始到处碰壁:只有大企业使用这一软件,小企业才会购买。于是,他找到在大企业工作的同学,哪怕免费也希望他们公司使用自己的软件。

    有些公司对他说:我们不买个人的产品,你开个公司吧。于是,宋文洲把读书期间打工赚的120万日元(1日元约合0.07元人民币)拿出来,注册了软件公司。当时市面上的土木工程软件都要在超级计算机上使用,每套售价在1000 万日元上下;超级计算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每次都要付费。宋文洲开发的微机软件,1套只卖160万日元;微机使用方便,可以大大节约使用成本。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宋文洲的软件销售非常顺利。第二年,他请了三四名中年妇女帮忙包装和送货,5年下来净赚了7亿日元。

    冒险“转型”

    从1992年开始,宋文洲土木工程软件在业界逐渐普及,微机逐渐把超级计算机赶出了这一领域。到了1996年,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几乎所有建筑公司、设计院和研究所都购买了宋文洲的软件,公司的业务大多是软件的升级和维护,虽然收益很高,但市场有限,不会有什么发展。

    这时,中国经济已开始高速发展,宋文洲想回国。但已经卖出的软件涉及很多售后服务,软件公司必须保留。宋文洲想卖掉公司,既有执照,又有顾客,还有6亿日元的现金,应该不愁卖。没想到,谁也不买,就因为不是上市公司。宋文洲很郁闷,当即决定到东京去上市。

    1998年1月,宋文洲把公司搬到了东京。

    日本企业的联络手段主要靠电话或传真,可这些工具并不能帮助出租车公司掌握每辆车的准确位置,也不能让人们“ 默默”地传递信息,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解决。宋文洲的公司开始拓展这些手机新业务。2000年12月,宋文洲的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块成功上市。

    新问题出现了:成功上市是因为手机新业务被市场看好,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土木工程软件。经过4个月的苦苦思索,宋文洲决定舍弃软件业务。这遭到了股东和公司员工的强烈反对。宋文洲坚持认为,企业总抱着陈旧的东西不放,不可能迅速发展。“土木行业是夕阳产业,业务范围非常有限,做不了大买卖。”

    在上市后的第二年,宋文洲把土木工程软件的业务剥离出去。投资者对此反应强烈,公司出现了很大亏损。此后,宋文洲的公司把精力集中在手机新业务的开发和营销上,两年就扭亏为盈。[Page]

    掀起“手机革命”

    宋文洲发现,日本制造业的效率是世界一流的,白领的效率却在三流以下,特别是营销人员,每天要跑客户,回公司后还要写报告,大多数报告领导都不看,造成了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宋文洲敏锐地感到,在营销领域,电脑将被手机取代,因此开始开发“手机电子销售经理”系统——营销人员通过手机进行简单输入,即可随时向公司汇报销售情况,信息全公司共享,使企业能针对客户的最新动向迅速反应。

    “手机电子销售经理”系统完成后,供不应求,东芝、索尼、丰田等700多家大公司相继与宋文洲签约,现在已有数万名营销人员使用装有这一系统的手机。东芝公司使用这一系统后,销售部门的会议减少了六分之五,加班也在逐渐减少,销售额不断上升。

    2005年6月1日,宋文洲的公司成为日本该行业的龙头老大,他的畅销书《真奇怪,日本的营销》发行量近12万册。2006年,宋文洲受到日本企业信息化协会的特别表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5871.html

更多阅读

光明日报 陈宗立 纺织大亨陈宗立从穷木匠到身价上亿

从一文不名的穷木匠变成身家上亿的纺织大亨,陈宗立的创富故事在福建省长乐市被人们当成了一段传奇。靠1300元起家,他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致富路的? 回忆当年创业,陈宗立说,妻子是他最该感谢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草根工业”兴起,敢闯敢拼的

富翁陈宗立的创业路:从穷木匠到纺织大亨

二十年前还是一个穷木匠以1300元起家开始创业,现在他已是身价过亿的纺织大亨。艰难创业路上,他经历了多少风雨;疯狂赚钱中,他有哪些赚钱绝招?   从一文不名的穷木匠变成身家上亿的纺织大亨,陈宗立的创富故事在福建省长乐市被人们当成了

孔德永:从穷小子到校园“巨富”

“嗨,你不是校门口那个饭店的老板吗?咋还来上课啊?”在去教室的路上,一个女生拍了拍孔德永的肩膀问道。“我还是学生,还没毕业。”小孔憨憨地笑了笑。   在中原工学院,孔德永这个来自东北的小伙子可是全校的风云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曾是班

陈宗立:从穷木匠到身价上亿的纺织大亨

从一文不名的穷木匠变成身家上亿的纺织大亨,陈宗立的创富故事在福建省长乐市被人们当成了一段传奇。靠1300元起家,他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致富路的? 怀揣1300元榕城卖布 回忆当年创业,陈宗立说,妻子是他最该感谢的人。上世纪8

声明:《莆田纳税大户 从穷大学生到日本纳税大户》为网友世俗眼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