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触龙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随即出动。触龙和赵太后的这段对话,被很多人视为沟通经典,年轻人尤其需要学习其中触龙的说话技巧。触龙从始至终的目的很明显---要说服赵太后,但是他见到赵太后时,没有开门见山地提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情,而是先说一些其他的话做铺垫。 比如,他先是说到自己腿脚慢,以示自己和赵太后都是老年人;然后他假借托付孩子的事,以暗示他和赵太后一样是疼爱子女的父母。这样就给赵太后一种感觉,触龙是理解她的心思,站在她的角度去想问题的,因而逐渐转变了思想。
![第47节:先做他人的‘自己人‘--同体效应(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42628070063.jpeg)
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让人感觉到你处处在为他着想,他的心思你明白,这样就会让人解除开始的戒备心理。而要做到这些,就要事先做好准备,比如,你要对别人真正了解。如果你在对别人根本就不了解的情况下,还要做他的"自己人",别人会感觉到你不真诚,而对你有一种厌恶感。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需要具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象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 另外,在讲话的时候,可以用"我们"代替"我"。因为多使用"我们"一词,会缩短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对方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应"。很多年轻人不懂得这一点,说话的时候往往更多地使用"你"这个词,这样就让人感觉你和他分别属于"你"和"我"两个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