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打招呼是一种好习惯。

  有一家保险公司曾对20岁至49岁的人进行"人生课题的意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认为,"结交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可有趣的是,人都有"惰性、怯性",都习惯于待在一个"舒适区"里,而疏于主动结交朋友、也少主动与朋友们联系;每个人都渴望认识好朋友,却吝于"先给予、先付出、先主动"伸出友谊之手。

  很多人不愿意主动打个电话问候朋友。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小美十分受人欢迎。她个性开朗大方,一遇见认识的人,即使只是点头之交,有时甚至根本不太记得对方的名字,她都会一一朗声向对方问好。也许一开始跟她不甚熟悉的"普通朋友"会被她爽朗的招呼方式吓一跳,但是一次两次之后,无形中便制造了广大人脉的机会,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貌。当然,小美并非每次向别人打招呼时,都能获得善意的回应。

  打招呼是对等的,有人跟自己打招呼,立刻回声招呼才是基本礼仪。面对讨厌的人时,一般人都会不由自主想回避,这种做法是错的。愈是讨厌的人,愈要控制自己的情感,积极地去接近对方。礼貌这种东西就像交通规则一样,别人不遵守并不代表自己也可以不遵守,就算没有人要遵守,自己也非得坚持到底不可。少一点设防心理。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些设防心理。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有意或无意地采取措施的设防行为就是设防心理。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防。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过于防御别人,则会对你的人际关系起到负面作用,阻止你与他人的正常交流。

 第38节: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2)
  小娥是一个很谨慎又自卑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还不久。在公司里,周围的同事都来自大城市,有的家庭条件非常好,有的毕业于名牌大学,而她只是来自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毕业的学校谁也没听说过。

  在单位里,小娥最怕同事问她来自哪里,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父母在做什么。一旦有人问起,她就说"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由于她说话时带有乡音,普通话并不标准,为了避免别人取笑她,她在单位里很少说话。即使工作上有需要,她也不敢向同事们请教,她怕被别人看不起。业余时间同事们一起出去玩,她也尽量不去,她怕同事们笑话她老土。小娥觉得生活很累。

  小娥的自卑远远大过了她的虚荣。其实,她并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撒谎,去回避别人。可能她的条件确实不如别人,她也真的很在乎自己的现状,但是别人并不一定会在意她是哪里人,她的父母何许人也。对于人们之间的友谊来说,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时与朋友间保持联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6104.html

更多阅读

第38节:成功沟通“三步法”(2)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第二步:REPLAY(重述)。另外一个人认真倾听,不做任何评价。当说话人陈述完毕,收听者再向他解释并复述刚才听到的话,检查自己是否完全明了。例如:“我刚才听你说,你希望我们能多花点时间呆在一起,不

第39节: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3)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小谢毕业后,留在北京。她找了一份文秘工作,并在公司的附近单独租了一间房。她觉得自己并不快乐,因为她跟邻居的关系相处得很不好。  一天,小谢哭着给姐姐打电话:"今天早上,我和楼下的

第38节: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打招呼是一种好习惯。  有一家保险公司曾对20岁至49岁的人进行"人生课题的意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认为,"结交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可有趣的是,人都有"惰性、怯性

第36节: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投射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小路认为大家都在说谎话,花和蛋糕怎么拿得出手?背地里还不知道为领导准备什么贵重礼物呢!这可是个和领导套近乎的好机会呀!要知道领导的一句话关系到他的升迁。于是,小路打扮了一番,并

第38节:你的“优势”让你“不可替代”(8)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不要过度规划你的未来”,瓦格纳的这一建议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你。尽管规划未来很重要,但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重要。因此,你应该努力将手头的事做好,并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声明:《第38节: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2)》为网友向日葵的执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