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11.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 远的地方,他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盲目地跟随他人不一定有好结果,我们的生活需要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一个新的方法,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收益。我们经常说,方法总比问题多,但是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却总是要伤透脑筋。大多数时候,我们懒得去想一些新办法,而喜欢沿用前辈们的经验,更喜欢使用一些稳妥的、已经实施过的方案。这就容易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即按固定的思路去想问题,而不愿意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去想,拘泥于某种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更好解决,更是阻碍了我们的思维活性。 有个小男孩在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马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这下可怎么办呢?没人买东西,意味着他的收入惨淡。 有一天,他的脑瓜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赢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马戏团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他不停地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第23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42967608428.jpeg)
观众们进场后,他就开始叫卖起柠檬水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他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上面那个小男孩,当传统的销售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他换了一种销售方法,先免费赠送花生,使得观众先"占他的便宜",进而由于口渴而不得不主动买他的汽水。这种方法无意间就推动了他的销售。如果他总是用一直使用的方法,被动地等待客人来买饮料的话,他的工作成果肯定得不到任何改观。 不要担心自己生来就不聪明,或是以为自己思维不如人。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正如卓别林所说,"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有滋味,并能让你产生激动人心的顿悟。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 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年轻人应该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做到博学而不浮躁,专注而不死板,打下良好的基本功才能有所创新。很多年轻人不仅学识浅显,而且对身边很多事物都漠不关心,即使在现有的制度和规则下都难以完成任务,又如何能创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