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知从何时开始,妈妈发现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开始不听话,老跟自己犯冲;爸爸发现以前温顺的儿子开始像犟牛一样,你让他向西,他偏偏向东,你告诉他这件事不许干,他偏偏要去试试。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叛逆焦头烂额,其实不用过于担心,他们的这些举动只是想要告诉你,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必事事听从父母的指示,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己做主了。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看到孩子的毛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的批评是正确的,也会使孩子感到丢“面子”,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们的逆反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采用疏导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满足他们一定的好奇心。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时,应说明理由;同样的,在要求孩子不做什么时,也必须说明理由。千万不能摆出权威的架势,这样只会让他们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 了解了人类的逆反心理,很多人会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世纪时,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打算将美洲的土豆引进本国,没想到竟遭到国民的一致抵制。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第26节:逆反心理:越禁止越向往的偏激情绪(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43210990612.jpeg)
帕尔曼切经过国王的许可后,在一块闲置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并请求国王派兵白天驻守在那块土地旁。这神秘的举动,撩拨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趁卫兵们撤走后,成群结队地来偷挖土豆,然后移植到自家的菜园里,精心照料。没过多久,家家户户都种植了土豆。正是帕尔曼切深谙人们的逆反心理,成功地让土豆走进法国的千家万户。 很多精明的商人也善于利用顾客的逆反心理,刻意营造出产品畅销的假象,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一些商家在店内悬挂“某商品已售完”的告示,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等他们慕名前来购买的时候,商家再告诉他还有一小部分存货,这样就更容易做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