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消灭你的“浮躁病”:工作重在到位》
我们单位有位副理事长,曾经与我们团队的人分享了她在刚入职场时,曾有的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当时,她在某省工商研究所工作。一次,所里要举行一个研讨会,领导把邀请专家、学者的任务交给了她。因为时间很紧,接到任务后,她立即开始联系。因为那时还没有手机,联系起来并不方便,往往找一个人要费很多周折。那两天,她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一切都还顺利,到最后,就剩一位专家没联系上。她想,这么多专家、学者都能来,少一个也没什么影响。 因为有这种心理,她也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第二天,她一早就来到了会场,领导一早也来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领导见她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专家快到了吧?我要安排他第一个发言。” 她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心想怎么这么巧,领导偏偏问的是我没联系到的专家呢?于是连忙解释说:“我没有联系上他,我以为请了那么多专家,少了他一个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就没有向您汇报……” 领导一听马上变了脸色,毫不留情地将她训斥了一通:“你以为你以为,你知不知道,这位专家是这个领域的权威,没有他的出席,研讨会的分量就大打折扣!你要是早点告诉我,我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现在,你说怎么办?” 她低着头,脸上一阵发烧,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多说几遍:我错了,我真的错了。可事已至此,有什么用呢。 这次研讨会请了不少媒体参加,虽然按照原计划举行了,可是效果却大打折扣。事后领导为这件事又狠狠批评了她一顿,还被当成反面教材经常在研究所里提起。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领导生气地责骂她“你以为你以为……”那一幕,却至今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中。 其实,不仅是她,很多刚入职场甚至工作了很多年的人,都会犯类似的错误:不是依据客观事实做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来作判断,结果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要想不误事,千万不要“想当然”,这正是把工作做到位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想当然”呢? 第一,少一点先入为主。 也就是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之前,不要轻易以自己的感受、标准来对事情下结论,作判断。
![年龄相差12岁 第12节:第一单元 到位不到位 相差一百倍(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50361118077.jpeg)
凭她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以为少请一个专家没事。但问题是,事前,她既没了解过这位专家的背景,同时也没问过领导请这位专家的用意何在,凭什么就作出这个专家不重要、来不来都无所谓的判断? 这种模糊的先入为主,往往就是导致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