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赢在起点:职场新人要懂的52件事情》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对如何使用SWOT分析来进行职业规划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事实上,SWOT对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是有帮助的,SWOT分析不是静态的分析,需要我们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古人说“三省吾身”,而SWOT分析,正好给我们职业生涯的各阶段提供了很好的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工具。 寻找“隐形冠军”
![第6节:寻找“隐形冠军”(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53054210968.jpeg)
对于什么是隐形冠军以及隐形冠军的作用,赫尔曼?西蒙在他的著作《隐形冠军》中有详细的论述。隐形冠军通常是指那些在某些行业里领先,产品和服务在某些狭窄的领域都占据着优势地位,并获得丰厚利润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又常常不太被大众所熟知。隐形冠军的概念对于我们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每年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时候,各种声名显赫以及默默无闻的企业都会到学校开宣讲会,诉说自己的企业如何有发展前途,如何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如何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等。但事实上,很多著名的企业并非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美好。比如说有些著名的家电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并不高,并且由于产业的限制,以后的薪酬也不太可能大幅提高;有些耳朵都听起了老茧的著名外资企业也是这样,甚至提供的薪酬还低于同行业普通的企业,那么他们只好用描绘“一副美好的前景”或者所谓的“企业文化”来吸引学生,学生之间也在传到去某某企业工作虽然薪酬只能算中等,但跳槽后就升值了等等的话语,以至于对这些企业趋之若鹜。 在光环的照耀下,学生喜欢选择著名的外资企业或某些垄断型企业,这样情有可原,因为这些口口相传的经验证明他们的确有吸引学生的价值方面。但是,无论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都存在一些隐形冠军,他们不是那么有名,但是实际的性价比要远高于一些名头很响的企业。 同样,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些有“背景”和“关系”的学生,最后找的单位,可能是我们没怎么听说过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考的公务员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税务、海关等被认为有钱的部门,真是符合“闷声发大财”的思路。再看看一些无背景无门路的学生,拼死拼活的挤进外企,结果最后许多人只是沦落为大城市里的高级“打工仔”。 如果说这类“隐形冠军”是我们普通人无能为力的话,那么在企业里,我们还可以寻找可能成为“隐形冠军”的职位。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里,在车间里的许多岗位,很可能不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因为是传统制造业,那么他的利润率不会很高,而且人员的替代性较强,不太会提供较高的薪水。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从基层做起,了解基层的东西,才会对以后有帮助。就算是这样,也不太需要呆太长的时间,因为这些职位的含金量比较低,纵然有再大本事,也很难显现出个人的能力,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中,把人逐渐给埋没了,过两年一看,自己和机器上的螺丝钉一样,跳槽也找不到很好的下家。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但是从概率上来讲,在这样的岗位上确实很难出彩。在制造业里,类似的岗位,还有品质管理、行政管理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