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后三年多的工作、创业中,我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败,品尝了太多的辛酸与痛苦,但也正是这些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学生,慢慢成长为务实、稳重的社会有用之人。———王刚
王刚今年26岁,2003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学的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按照王刚的说法,在毕业不到4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败”,也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让他现在最终成为张家口宣化区“心晴装饰设计公司”的经理。
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王刚并没有直接走上创业之路,而是特意选择了劳务需求量大的北京作为“放飞梦想的地方”。2003年,王刚凭着专业特长进入了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当我带着大学生的骄傲来到公司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这里大学生满地都是,甚至有的勤杂工都有大学文凭。”王刚回忆说,“我必须得从一名最基层的工人做起。”这种落差让王刚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而第一天的工作更是让他险些打了退堂鼓:车间里一年一打扫的下水池由王刚负责清理。污水又脏又臭,蚊蝇在耳边不停地飞舞。“这是干的什么活?难道我上大学就是为了当清洁工吗?”
王刚咬着牙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硬是把下水池清理得干干净净。由于表现出色,3个月后王刚成为生产区区长。工作进步、收入增加使王刚找回了自信,然而他仍不满足。“我要自己创业。”一天,王刚在秦皇岛的一位同学打来电话,说有好的项目,王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毅然放弃了条件优越、收入较好的工作,踏上了去往秦皇岛的火车。
王刚和朋友选择的行业是热门的钢结构加工制作。朋友出了10万元,王刚也东挪西借了几万元。两人用这十几万元收购了一些旧设备,进了一些原材料,开始了创业之路。为了省钱他们收购了一些旧水泥、砖,几个人自己铺地建厂房。“几天下来双手全是泡。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人都快累散架了。”王刚说,“冬天秦皇岛寒风刺骨,铁板又冰凉。那时的奢望就是休息的时候能到用油漆桶改的火炉旁暖暖手、暖暖脚。”
可初次创业并不顺利。一次,有位客户要求加工一批产品,可是由于王刚的疏忽大意弄错了尺寸,几百平方米的材料全部报废,损失近一万元。2004年底王刚接了一笔大订单,要加工几千平方米的彩钢板,可材料买回来之后,他们发现两卷彩钢板有细微的色差,按道理应该重新进原料。但这样资金就会很紧张,还会造成原料的滞留。“我们觉得色差不明显,就抱着侥幸心理,用这批颜色不同的原料交差了。”彩钢板安装完成后,在阳光的照射下细微的色差被加大了,形成强烈对比。顾客非常生气,要求王刚重新加工,损失全部由工厂承担。材料费、工费、运费,一下子损失了几万元,再加上钢材市场涨价和大公司排挤,王刚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
2005年3月,王刚重新回到北京。这期间,他卖过鲜花、推销过保险,还与一个生物科技公司合作过水晶泥花卉,甚至为了生活唱过歌、写过文章。“后来一个个体老板提醒了我。他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大部分眼高手低,不转变心态可不行。”
王刚因此很受警醒:我不就是一直被“大学生”这个光环所束缚,自认为是大学生就应该拥有好的工作、好的前途,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吗?认清这一点后,王刚开始摆正自己的位置,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强项———设计行业。此后半年多,王刚在一家比较大的公司边工作边学习,还被评为优秀设计师。随后,王刚决定回自己的家乡创业。
“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但是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冲动盲目的学生了。”王刚说,回来后他渐渐有了自己的工人,有了固定的客户,2006年,王刚成立了“心晴装饰设计公司”。“虽然现在还刚刚起步,但是我充满信心。”王刚说,“失败并不可怕,挫折也不要在意。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认真寻找自己的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