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我上周因为到处找工作,花掉了近2000元,最终还是没结果。”4月11日,新疆财经大学大四学生王鹃(化名)无奈地对记者说。
大学生求职一周花掉两千块,教授认为大学生不必对形象过分包装,应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看到前者大学生为了求职花费大量金钱,本人笑了,笑得相当之无奈。大学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找工作是什么一个滋味。看到后者教授的为了安抚学生的求职心切,说了一句正确的谎言。当然素质是第一位,那么伯乐是不是在一个大学生没有包装情况下能够看到他(她),并知道那就是千里马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需要考验。
在目前这种“大学生贱如大白菜”的背景下,大学生为了参加应聘不得不早早排队人才市场,不得不把人才市场的电梯挤坏。图的无非就是找口饭吃,而且这口饭找得吃得都不是很容易。积极找工作不得不用一些五花八门的手段来争取应聘成功,比如:为了参加求职动辄花上千元打“飞的”;做漂亮的简历;给自己买一套职业装;甚至给自己设计写真集,等等。知难不进,最后自己回家当“啃老族”,招致一片骂名,个中心里也不是一番滋味。
所以,在目前这个就业充满浮躁的大前提下,大学生高价包装求职,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一味责怪大学生。要清楚大学生就是目前社会不良风气的直接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
大学生求职包装的根源无非就有两种:其一,用人单位的挑剔,对人才标准过于浮躁;现在随手拾到一份招聘广告,都是会千篇一律地写到:要求本科学历以上,英语六级,计算机两级,男身高多少,女身高多少,甚至还恬不知耻地要求女大学生在某些时候能为公司“献身”,等等。其二,社会的虚假泛滥。学术腐败在近年来一度成为了灾难。假的泛滥,真的便会贬值。未出校门,很多大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上,先进行了造假体验。自己论文在网上复制抄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近年来看到的教授院长论文抄袭也是司空见惯。最近,有人提出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讨论,赞成的有之,反对的有之。不过,状现在的本科毕业论文,真真正正坐下来好好写的,写出成果的少之又少。
大学生生活在现实与浮躁的“夹生缝”中,面对招工单位千奇百怪的挑剔的眼光,难免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砸锅卖铁都得要包装自己,并不是大白菜系红绳那样简单。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总不能为了节省几千元钱的“包装费”,而使本身就“贱如大白菜”的自己卖不出去?
谁导演了大学生高价包装求职?学校、社会难逃干系!类似大学生高价包装自己求职的新闻,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风气的不良信号,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在这里,本人也是不赞成大学生求职过分地包装。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得替大学生想想,其实他们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