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研究80后
在依然贫瘠、薄弱、青黄不接的创业土壤上,出现这么几颗闪亮种子,虽然不值得大声喧哗,但是对于他们在思想和生活态度上的这种互助式的救助,仍是值得欣慰的。
题记:今年初,由俏江南执行董事汪小菲、中国娱乐网CEO高燃、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PCPOPCEO李想、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MaJoy总裁茅侃侃等年轻人自发组织了一家“80后俱乐部”,经常聚集在一起,谈宝马、谈爱好、谈困惑、谈管理。现在,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已经将近20人。
给他们——1981年出生的李想、高燃、戴志康和1983年出生的茅侃侃等人贴上时代标签,譬如“80后千万富翁”或“80后创业者”,实属情非得已。因为他们的名气越闪耀,他们拉风出位的行为越被媒介煞有其事地追逐,就越是凸现了中国整个创业环境仍然贫瘠、薄弱、青黄不接的现实。
的确,这是用胳肢窝思考问题的人都可以得出结论的。当20岁的比尔·盖茨就任微软公司的CEO,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在其养父的车库里与朋友创办“苹果”时,美国媒介惊呼“50后创业者”如何了得了吗?当18岁的迈克·戴尔开着卖报纸赚钱买的白色宝马去学校报到,26岁的杨致远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发明最早的网站搜索软件时,美国人为“60后创业者”做了什么时代定性了吗?其后,当24岁的布林和25岁的佩奇决定合伙创立Google,27岁的陈士俊与校友查德·赫利共同创办YouTube,1年后就将公司以16.5亿美元高价卖给了Google时,又有多少美国人会为“70后创业者”的登坛亮相而大惊小怪?
所以,对“一个成熟的社会”,可能有多种正确的表述,但有一点绝不会被忽略:就是人们普遍持有把令人惊喜的创新行为融入无比细碎、平淡的日子中看待,甚至不作任何期许的心态和能力。生活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一惊一乍的情节,商业世界也永远恪守着“成王败寇”的既定规则,而拒绝各种花花绿绿的冠冕,就像田径跑道上的竞逐,比的是你最终跑在别人前边,而不是你身上的短裤比别人的更花哨,更突出你的男性性征。
如此说来,所谓“80后创业者”,就是一顶多少有点中国江湖门派特色的帽子,很实用,在茫茫人海中,具备高清晰度的分辨率。但是,不管哪个年代,创业者只有两种:成功的创业者和失败的创业者,其他的外延部分,包括这顶招摇而怪异的帽子,不过是增添一些悲剧或喜剧色彩的小窍门而已。
尽管如此,我对这顶帽子掩映下的“俱乐部”的组建,却是满怀期待的。原因有三。
其一,如果说他们的阶段性成功,是因为他们“比同龄人更早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全力以赴的目标(李想语)”,那么,俱乐部的组建和稳定、持续的运营(并非指代利益和效益),则为他们彼此修正或巩固目标提供了一只适时而生的墨斗或一铊线锤。重要的是,只要他们互为墨斗和线锤,其校正功能就能派上用场,他们的目标,无论要把自己削成一根栋梁或要建设一座大厦,显然都更易达成。
其二,在同一个圈子、同一类人群中,他们更直接、更真实、胸无城府的沟通方式,恰恰不是弱点,反而能使交际成本降到最低。
事实上,“80后”作为一代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事作风最遭人诟病的就是轻狂、过于功利和物质化以及不懂得体谅别人。
但是,别忘了,相对于老一代企业家被习惯称赞的有政治智慧、平衡手腕和商机把握能力,“80后创业者”作为一个群体出现时,已经拜时代发展的脚步所赐,对所谓“公司政治”、人情世故、地缘血缘等过去像一根饱蘸了马尿的棕绳一样,可以困扰上一代企业家大半辈子或大半精力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如今已经搭建了游戏规则简单且坚实得多的防火墙。也就是说,时代为他们减负了。公私分治,这是“80后创业者”最基本的关于组织管理的原则。如李想,干脆就直拒亲情干扰,譬如接受说情接纳员工。当他想把公司做大时,拔腿就离了石家庄,奔赴北京。再如高燃,开掉居功自傲的创业伙伴时,也是利落果断。
最后,这些小年轻们成立俱乐部,可没打算竖起一杆“非80后人勿入”的破旗,使之成为一个封闭、自我陶醉的圈子。从他们计划邀请李开复、熊晓鸽来俱乐部开坛授课的计划来看,这帮接受新鲜事物特别快、且特别有勇气、不计后果追求一个目标的家伙,除了在“找到北之前找到钱”方面比别人跑得更快,在从更成功者身上抢智慧和经验教训方面,也跑得很欢,而且其集体领教的方式,相信会使前辈们更能感染其年轻热力。李想曾在出席某活动时说服多个前辈企业家与他一起唱“嘻唰唰”,可见“80后”们的沟通能力,只要他们想沟通,足可让人放心。
总之,在依然贫瘠、薄弱、青黄不接的创业土壤上,出现这么几颗闪亮种子,虽然不值得大声喧哗,但是对于他们在思想和生活态度上的这种互助式的救助,仍是值得欣慰的。好比说,优秀的精子总能比别的精子更早发现并抱住卵子,现在,则是优秀的受精卵们携手着床,以抵御在通向辉煌之前,漫长探索所带来的黑暗和疑虑重重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