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童谣 黑土地上的巾帼英杰



  高考落榜 另辟蹊径

  1987年7月,苏艳霞以4分之差被挡在梦寐以求的大学门外,对于18岁的她来说,生来遭遇到的最大的打击。从小就学习优异,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她几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苏艳霞的坚强性格在十几天后显现出来,她告诉自己,不能在痛苦中活着,要坚强一些,爬,也要从痛苦中爬出来,那时,父母已经开始为她复读作准备,为了能够挤出她复读的学费,父母已经动员好将要读高中二年级的三妹辍学。苏艳霞也渴望能够复读。可当她看到三妹那哀怨的眼睛时,她的心里就有酸酸的东西涌起来,她不忍心因为自己的梦而剥夺了三妹的渴望。她悄悄地决定,做点什么,自己赚钱,再复读。

  苏艳霞开始有事没事地往在镇政府财政所担任所长的父亲单位跑。每次去了,都不停地翻看报纸。父亲还以为她是来散心的。只有苏艳霞自己清楚,她是想寻找到“做点什么”的机会。

  一天,苏艳霞的目光突然被一则五六百字的报道所吸引——密山县农民田玉雷靠种葡萄发家致富,年收入达六七万元,并带动整个乡发展。这个被多少人一视而过的报道,却在她的大脑中闪起亮光。她立刻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她心里有了一个目标:把自己家的前后园子利用起来,种上葡萄,如果赚钱了,将来上大学时也可以自己负担学费。但苏艳霞不知道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是否适合葡萄栽培。她立刻给密山的田玉雷,以及田玉雷的辅导教授、东北农业大学的王玉峋教授各写了一封求教信。回信很快飞到她的手里。田玉雷和王玉峋分别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她细致的解答。满信纸的技术用语,苏艳霞一点也看不懂。但有一点她懂了,那就是,家乡肇东适合种植葡萄。

  当苏艳霞满心喜悦与兴奋地将自己要种植葡萄的想法说与父母听时,立刻遭到了母亲的反对。但她性格中的倔强却让她没有丝毫放弃的意念。苏艳霞翻找出地图,查看起从肇东去密山的路程,她又跑到镇供销社问采购员到密山怎么走。一切都悄悄地准备好了,8月8日一大早,因兴奋一夜没有睡着觉的苏艳霞爬了起来,写了一张纸条,塞进爸爸的口袋里,就带着多日积攒下来的168元零花钱,踏上了去密山的路程。

  从肇东到密山,要先坐4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哈尔滨,再由哈尔滨转乘19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够到达密山。苏艳霞是第一次到哈尔滨,也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在哈尔滨转乘火车时,她怕错过火车,一直守在检票口处等。当她赶到密山的“葡萄大王”田玉雷家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葡萄大王”田玉雷听完苏艳霞想学艺的诚恳诉说后,很受感动,将葡萄栽培的基本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她。短短4天,苏艳霞不仅学到了技术,还从“葡萄大王”挂满墙壁的奖状中找到了进取的动力。她又花80元钱买了40棵葡萄苗,就踏上了回家的路。这40棵葡萄苗分装在两个木箱里,每个木箱都有80斤左右。上车时,“葡萄大王”帮她送上了车。可出站时,就没有人帮忙了。苏艳霞就先用绳子向前拖一个箱子,拖出10多米后,再返回拖另一个箱子。过地下通道时,也是先将一个箱子搬十几级台阶,再返回搬另一个箱子。但当天通往肇东的汽车已经没有了,最早的一班也要等到第二天早晨6点。汽车站的候车厅晚上锁门,苏艳霞没有了去处。没办法,苏艳霞花了1元钱将两箱葡萄苗寄存了起来,又花了5角钱买了一张通宵票,坐进了录像厅。这时的她,口袋里只剩下2角钱了。没吃一口东西,没喝一口水,她在录像厅熬过了又饥又渴的一晚。第二天一早,苏艳霞以抵押两箱货的方式,请求司机让她坐上了返往肇东的汽车。

  当时的苏艳霞还不知道,她偷偷出走学葡萄栽培技术的事已经在她离开家的这几天,被传得几乎人人皆知了。在她将40棵葡萄苗连同希望一同栽进了自家园子里的时候,左邻右舍都聚拢过来看热闹。其中有人对她说,如果她的葡萄真的能够栽培成功、结出葡萄,明年他们也栽种。苏艳霞的行为不仅引来了看热闹的村人,当时的镇林业局崔站长也来了,并表示,如果她能够栽植成功,第二年全镇的经济林就发展葡萄林。崔站长的话不仅让苏艳霞信心倍增,更让她灵机一动,萌生了培育葡萄苗的想法。她立刻又给王玉峋教授写了一封信,问她能不能学习育苗技术。8月末,当栽植下去的一棵棵葡萄苗已经生机盎然时,苏艳霞走进了东北林业大学开始学习培育葡萄苗的技术。

  第二年,当这40棵葡萄树挂满葡萄的时候,苏艳霞在200平方米塑料大棚里培育的葡萄苗也开始出售了。镇林业站一下买走了一半,另一半就只能靠苏艳霞自己卖了。苏艳霞就在“赶集”的时候抱着葡萄苗到集市上去卖。最初,当有熟人远远地走过来时,她就躲到一边,等熟人过去了,她再返回到葡萄苗前。慢慢地,当一个个感兴趣的买主围着她问这问那时,她也不再感到难为情了,变得落落大方。对一些很有兴趣,却又对葡萄苗缺乏信心的买主,她就让买主先把葡萄苗拿回去,等结葡萄了再给钱,如果不结葡萄,她就不要钱。那一年,苏艳霞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这是她第一次自己赚钱,也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捧着那6000元钱,她好兴奋啊。她想到,父亲工作了20多年了,现在每年才能够赚2000多元的工资,而她只是培育了一年的葡萄苗就……苏艳霞信心大增,同时,她的大脑中另一个更宏伟的计划产生了。

  打特色牌 走绿色路

  一个人可以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一种是根本没有奇迹,另一种是每件事都是奇迹。

  1989年春,在她的软磨硬泡和镇妇联的协调下,镇政府将原来砖厂取土的80亩坑坑洼洼、土壤严重板结、还堆满砖头瓦块的废弃地批给了她。

  在没有被破坏的土地栽植葡萄苗首先需要先挖沟,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分别均匀地拌上粪肥,然后再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底土,最后挖坑,栽植。而面对这80亩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土质结构的废弃地,苏艳霞首先需要做的却是,先捡拾走砖头瓦块,整平,再从别处拉来可供栽植的土。苏艳霞一切都需要她自己来干。为了不延误栽植时间,她雇了几个民工来。为了节省下一个雇工的开销,她每天都和民工一起摸爬滚打地干。每天,民工们都下工回家了,她还要自己继续干,总是要等到天黑下来,看不清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就这样,80亩土地被一块一块地栽种上果树,她又在行间套种上了各种蔬菜。这一年,苏艳霞赚了2万多元。父亲也开始逢人就满脸骄傲地夸赞个不停:“我的女儿种的葡萄树,结的葡萄又大又甜。用手摸一下,10天之后还有香味呢!”

    经过两年的努力,苏艳霞在领略着成功的同时,也明白了,土地是最善良、最忠诚、最富足的。哪怕你给了它千疮百孔的破坏与蹂躏,一旦当你能够用心地去爱护它,它依然会毫不吝啬地给你丰盈的回报。每一块土地本身都是丰厚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之所以贫穷,并不是因为土地贫瘠,而是因为人们缺少发现蕴藏在土地深处的金子的眼睛。在经过1989年冬季的东北农业大学果树技术函授学习及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函授学习后,苏艳霞意识到:从庭院走向田野只迈动了走向富裕的一步,只有走园艺栽培和精细农业的路子,才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为此,苏艳霞走进了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园艺研究所学习进修,并与北京良种工程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通过学习,她不仅掌握了农业基础知识,还学会了苗木繁育、嫁接、栽培等系列技术。她要营造一个平台,一个改变农民意识的平台,她要让农民们相信,土地里一样蕴藏着丰富的金子,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1991年9月16日。苏艳霞不仅开始培植树苗,还开始为各家研究所种植各种蔬菜种子。同时,她还成功地培育出“704紫长茄”。这种茄子,产量比老品种高3倍,而且不老化,易收藏,适于霜前一次性采摘集中上市。她试种了40亩,仅此一项纯收入就达12万元。不久,这一新品种荣获省农学会新产品新技术展评金奖,并很快得到推广。接下来,她又运用学到的知识,建起了占地20多亩的花圃,培育芍药、百合等十几种花卉。

  1994年,在省、市妇联组织的帮助下,苏艳霞创建了苏萌绿色开发公司。苏是她的姓,萌是萌芽、有着广阔成长的意思,她希望她的事业会由萌芽长成大树,长成森林……在苏艳霞的辛勤劳作下,短短几年,现在的“苏萌”已拥有土地1100亩,先后建起了蔬菜、花卉、粮谷、林果4大园区,生产经营近千种名、优、特、新农品。2000年开发研制的“黑玉米粥”因其独特的丰富硒含量,刚一推出便供不应求,2000年销售额达400万元。

  世界上每天都有马车变南瓜的童话破灭,也有山鸡变凤凰的奇迹发生,所以人生才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黑土地上的童谣 黑土地上的巾帼英杰

  13年前,落榜的失败曾一度掩藏了苏艳霞青春的光芒,13年后辉煌的事业让她的生命再现出一种成熟与庄严的美丽。

  1990年,个体创业在封闭的家乡还是半明媚半含酸,苏艳霞遇到了一个个体司机,相似的奋斗经历、相同的对事业的专注让两颗年轻的心灵紧紧相吸,他们结合了。1992年,儿子出生,家庭的幸福让苏艳霞再次焕发出无比的美丽。被幸福充盈着的苏艳霞将胸中不尽的爱与感激像阳光一样照及自己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当家贫到无以维生的康颖从齐齐哈尔呼店镇来找到苏艳霞想拜师学艺,苏艳霞不仅亲手教,而且连苗带籽一并送上。这个来时还是一个话都不敢大声讲的弱小女子,去时已变得快乐而充满自信,1997年,康颖已如前几年的苏艳霞一样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省三八红旗手。

  苏艳霞比剧中的“二凤”更精彩

  观看电视剧《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时,我们身边有一个人最为激动。她就是剧中“二凤”的原型——肇东市苏萌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苏艳霞。除了熟悉的人物、场景甚至事件之外,或许她的激动还在于这部在自己家门口拍摄的农村戏,通过央视荧屏走进全国的千家万户,而且这部主题鲜明的电视剧,对于她和自己的同龄人来说是个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其实,苏艳霞的创业远比剧中的“二凤”艰难得多。

  近年来,苏艳霞的黑玉米深加工项目已经成为肇东部分农民新的创收增收的渠道,并且成为当地农业小型龙头企业,其产量已由1997年的两万穗增加到今年的5000万穗,苏艳霞还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她的公司将全力筹建总投资为3800万元的东北三省最大的园林花卉科研发展中心,与她合作开发此项目的是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焦志敏。资金除焦志敏注入以外,还将争取国家支持一部分,自己再筹集一部分。“中心”的目标是引进适合于东北三省生长环境和气候的树种,以改变东北三省园林绿化树种单一的问题。目前,她已经拥有了由东北林业大学张羽教授研制的十几个国内独家树种,其中两个树种已报中国奥申委,并列入绿色奥运计划重点推荐品种。

  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苏艳霞说,当初没有想干这么大,但是自己总认为能行,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她说,当年有文化的、有背景的、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大多进了城,可我却不然。我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艰苦奋斗、默默地实干。

  苏艳霞用汗水、真诚和智慧换来了今天的成功,她是家乡人的光荣。她向江东父老吐露心曲:“我能有今天的成功,得感谢绥化市委、市政府领导和肇东市委、市政委领导的关怀,还要感谢父老乡亲对我的厚爱。可以说,没有肇东这片热土,就没有我苏艳霞的今天,我今后要进一步为家乡争光添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8024.html

更多阅读

雷国秀:北京便宜坊食府的巾帼掌门人

人生一回,能够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运;而女人一生,得以遇见一个令她如此痴醉的事业则更是一种幸福!决定采访雷国秀,有感于随意交谈中她一句情不自禁的肺腑之语:我觉得我这辈子就是为了便宜坊而来,之前人生所有的经历、努力,就是准备

巾帼创业事迹材料 殡葬服务里的巾帼创业第一人(三)

 5 从头做起 首笔生意永难忘   半年“白板”之后,总算有了第一笔生意。有一个老太太去世了,老伴去邮局给亲人打电话,无意中路过我们这爿不起眼的殡葬服务中心。他进门来咨询,我不由心头一热,无论如何不能放过这第一位客人。他听说我

镇巾帼创业 殡葬服务里的巾帼创业第一人(二)

 2 乱翻报纸 心头一热奔南京   刚下岗那阵子,心里苦啊。离开工作了23年的岗位,年纪又40出头,啥人还要我呀?想要再去找个会计生活做做谈也勿要谈。周围的熟人朋友都是脚碰脚的下岗人员,谁也帮不了谁。可人还要做下去,儿子的书还得读下

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材料 从七百元开始创业的巾帼女英

安徽兴林机械集团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工艺,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并于2003年通过了IS0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西藏

声明:《黑土地上的童谣 黑土地上的巾帼英杰》为网友柠檬之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