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改写希腊神话俄狄浦斯
10月30日,中国哈迷们盼望已久的第七部《哈利·波特》——终结篇中文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全国同步首发,销量相当不俗,超过了此前任何一本《哈利·波特》。联想到时代华纳一部接一部的《哈利·波特》电影配餐,可以想见,哈七中文版的面世,并不意味着《哈利·波特》这场盛宴的结束,而有可能是一个新的魔幻狂潮开始。
哈七后,罗琳将染指俄狄浦斯
戴着黑框眼镜的哈利,已陪伴我们走过了十个春秋。哈七既然身为终结篇,自然要对书中主要人物来个尘埃落定。于是,先睹为快的哈迷们发现,在哈七中,被《哈利·波特》之母罗琳女士预言的哈利·波特并没有死,而是有了一个很世俗的结局:他结婚了,还和金妮生了3个小BABY,罗恩和赫敏也生了小孩。而且,他们还在站台上将各自的孩子送上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哈利变身“居家男人”的结局,让看惯了哈利血雨腥风的哈迷们感觉不满并表示匪夷所思:“连胆小的纳威都成了隆巴顿教授,哈利最起码应该弄个校长干干啊……”
但哈迷们的心愿改变不了罗琳女士的温馨主张,虽然此前他们曾经历十年漫长的等待,无数次地憧憬全书的大结局,甚至私译网文、攻击出版商雇员电脑,狂热者更是押上罗琳女士的人身安全……当然,在此期间,为了安慰哈迷们的急切,罗琳女士也时不时地泄露点“湿湿碎”,比如哈七至少会有两位主角死掉,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是同性恋者……
据报道,在哈七后,罗琳女士并不准备金盆洗手,她的下一个任务是和全球顶级作家合写神话系列,而最有可能被她染指的是俄狄浦斯,不知这位著名的悲剧英雄会被她涂上怎样的魔幻迷彩。
吸金器,商业运作的蝴蝶效应
但《哈利·波特》又改变了太多。首先,《哈利·波特》早已成为出版界的超级畅销明星和盛况空前的全球流行文化。每一本《哈利·波特》新书上柜时,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上映日,都是全球哈迷们的集体狂欢。而《哈利·波特》的超人气效应,也决不只是一本书的功效,而是成功的商业运作背后煽动的巨大蝴蝶效应。
《哈利·波特》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吸金机器,十年来,已造就一个超过60亿美元收益的神话产业链。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哈利·波特》已被译成64种语言,前6部小说的全球总销量3.25亿册,仅次于《圣经》;《哈利·波特》5部电影的票房累计43亿美元。此外,时代华纳还投资建造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题公园;每当《哈利·波特》新片上映时,杜莎夫人蜡像馆会与电影一起全球巡展。此外,唱片、游戏、广告、玩具、文具、服装、食品……难以计数的衍生产品一直在不断热卖扩张中,其中魔法扫帚、魔杖、摄魂怪、火焰杯等玩具和霍格沃茨四个魔法学院的院服、魁地奇球服、波特的隐形衣更风靡全球,拥有巨大的粉丝团。
而更大的改变则发生在作者罗琳女士身上,这个曾经靠救济金过活的单身母亲,如今已是全英第一富婆,个人财富超越了英女王,是仅次于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全球第二富婆。而《福布斯》曾预测,当罗琳完成所有《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后,她的身家可能达到100亿美元。
其实,《哈利·波利》不过是一个老套的英国魔法故事,反映的也是人类流传千年的善恶主题,但为什么它却令世界为之疯狂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具备了畅销书应具备的所有元素——魔幻、冒险、正邪、友情等,而罗琳又巧妙地将这些元素接上现实的地气,赋予它流行文化的特质,为此,有人总结说,魔幻+传统+现实=“哈利·波特”,而学者郎咸平则认为,《哈利·波特》如同百年可口可乐一样,戳中了多元化世界中的“同质化”读者和观众的审美神经,并让它成为一种精神思潮的象征。
拍电影,英国魔幻小说来垫底
在文学分类中,魔幻小说属于幻想文学类,它的特点是运用魔法、巫术等建构起一个充满玄幻的世界。在西方文本里一直写满“魔法”、“巫师”、“吸血鬼”等字眼,而英国更向来有魔幻小说的传统,最著名莫过于同样被改编成电影的《魔戒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
《魔戒三部曲》是英国大文豪约翰·托尔金历时近20年才完成的宏篇巨作。托尔金于1924年32岁时开始在母校牛津大学任教,是牛津史上最年轻的教授。托尔金非常喜欢神怪小说,在研究了多部作品后,他有感于英国无创世神话,着手写作《魔戒三部曲》。《魔戒》充满矮人、精灵、巫师、半兽人、神仙、骑士的探险故事,被誉为近代奇幻作品的鼻祖。
巧的是,《纳尼亚传奇》的作者英国著名学者、文学家C.S.路易斯,和托尔金是牛津的同窗好友,路易斯出版的第一部太空科幻小说《逃离无声机》的主角艾德温·伦森,就是以托尔金为原型写的。上世纪的1950年,路易斯发表了他的奇幻处女作《狮子、女巫、魔衣橱》。此后的6年,他又以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为框架,完成了另外6部,组成奇幻文学的巨篇《纳尼亚王国》。
电影《龙骑士》改编自当时年仅19岁的美国青年克里斯托弗·鲍里尼的小说《遗传三部曲》的第一部《伊拉贡》。而鲍里尼之所以能写出《龙骑士》,是因为深受《魔戒》浸淫的结果,所以《龙骑士》又被外界称为《魔戒》的“再造版”。目前,23岁的鲍里尼在完成三部曲的第二部《长老》后,正准备撰写最后一部《帝国》,而福克斯公司已购得此书的改编权,准备将该系列打造成第二个《魔戒三部曲》。
而《哈利·波特》其实是在向英国魔幻的文学的老前辈致敬,并大有薪火相传的意思。罗琳女士曾说过她最喜欢的小说是《魔戒》,外出旅行总随身携带。因为托尔金“对龙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向往”,罗琳便让魔法学校的校长毕生去研究龙血的12种用途。
其实,贯穿魔幻小说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揭示人性的真善美和满足“麻瓜世界”人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而这通常都必须借助外力,比如通过一个衣橱、骑上扫帚或刮一阵龙卷风等。《哈利·波特》、《魔戒》和《纳尼亚传奇》是这个模式,《龙骑士》、《格林兄弟》也是,比较儿童类的《小飞侠》、《苦儿流浪记》、《绿野仙踪》、《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更是,而哈利·波特很多时候多像那个老在天上飞的彼得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