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从警察到嘉年华老板的财富传奇



    张淑华档案:

    沈阳人,20年警察职业生涯

    1989年,以一万元起家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私人驾校

    1996年,投资800万元创办河南省金山石油公司2004年,投资创办环球嘉年华(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2005年,发起创办环球嘉年华(国际)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张淑华:从警察到嘉年华老板的财富传奇

    2005年,获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

    贡献社会,创办全国第一家私人驾校

    张淑华是个敢想敢干的女人。

    她生在东北,长在沈阳,毕业后分配到了河南平顶山下辖的郏县。

    初到这里,还没有确定最后分配。张淑华却因为好奇考了学校的代课老师,两个月后又成了正式教师,三个月后又干起了校长。刚当了两天民族学校的校长,就职书还没有宣读,正式分配下来了,张淑华成了光荣的人民警察,这一干就是20年。

    1978年,张淑华开始做刑侦管理,1988年到了交警大队当起了车管科长。可别小瞧这个车管科长,这可是个舒服的差事,可是张淑华却有了一个全新大胆的想法——办驾校。

    别人做生意图的是利润,而她却是为了助人;同样,别人做生意都是知难而退,而她却是知难而进。

    张淑华之所以要创办驾校,为的是给那些读了很少书,没有什么技能的孩子找个出路。那个时候,法律意识还没有普及,大部分人还是法盲,再加上没有什么文化,孩子又多,很多孩子偶尔做错了事情,却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抢一块麦场地,把人家脑袋开了花;或是几句话说不对就开始动手,打打杀杀。送到公安局,判个两三年,出来以后反而学坏了。每次亲历这样的事情张淑华都很痛心,开始想折子,找办法,张淑华告诉记者:“我当时就是想给那些墙根蹲着,拿着大碗吃大碗面条的孩子们找一个事干。”

    1988年交通并不发达,信息也不灵通,相关政策不健全,想办个事情很不容易。张淑华说干就干,很快和深圳几家公司取得了联系,看看能不能通过劳务输出,给这些孩子在深圳找个事情干。后来人家问她:他们会不会开车呀?开车?那个时候连车都没有怎么开?张淑华开始有了办驾驶员培训学校的念头。

    有了念头就去干,执著的张淑华办事情总是雷厉风行。她先和深圳取得联系,给他们说:“我给你们培训一批人,然后给他们办好驾照,看看能不能给你们打工,一个月只要200块钱。你给他饭吃,给他一个地方住。我给你们送的人,我做保证。你们如果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内用的好,就继续用,我再给你们送。如果你们觉得他人品不好,你们再给我退回来,发生什么事情都由我承担这个责任。”就这样,张淑华硬是把这个劳务输出合同签回来了,然后怀揣着仅有的一万块钱开始办起了驾校。

    她先是花2000块钱租了一个体育场,2000块钱租了一个农机学校,然后又花2000块钱请了三位专业人员。在这期间,张淑华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许多人都对她说:“你是不是有毛病呀,放着好好的警察不当,去办什么驾校!”可是,张淑华办驾校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张淑华自己到底又是怎么想的呢?“什么事情只要我认准了,我是不怕成功和失败的。这就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态度。本质上,我就是一张白纸,从起点到终点,从终点回到起点。本来我就没有钱,我也不需要有多少钱,我只想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即使不成功又回到了起点,从零开始,也无所谓。因为我还是可以重新开始,可以从零记录我的人生数字。”

好一个执著的张淑华

    场地有了,可是教练和车还没有着落。张淑华找到了部队的团长,是以前的老领导。老领导对于张淑华的驾校,表示了极大的支持。他对张淑华说:“只要你能拿到驾校的批文,我给你车,车归我管,油我不要钱。我还给你人去管理团队,咱们军民共建一个驾校。”

    说是这样说,可老领导对她的话还是持怀疑态度,因为能顺利拿到批文又谈何容易?

    张淑华开始拼命找人,什么交通厅、公安厅、工商局、税务局、物价局、还有什么质量监督局、安全局……张淑华执著地为一张张批文奔波着。那时候张淑华没有钱,只有聪明的脑子和坚强的毅力。她说:“我当时谁也不认识,我也不需要认识谁。要是谁不给我办事情,就给我一个理由,我哪儿不合格或是缺什么条件,你告诉我,我给你补。”韧性十足的张淑华就这样找着一个个审批的人。很多时候她都要追着人家屁股后面等着,一等就是一天甚至几天。最后,大家都被她的精神打动了。驾校的筹建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

    1989年,张淑华创办的全国第一家私人驾校——河南省平顶山市蓝盾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正式成立,一批批封闭落后的小城市青年被输送到南方大都市。张淑华给这些无所事事的孩子们创造了一条生存之路,一条生活之路,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平顶山的犯罪率降低了,无业游民少了,张淑华功不可没。

    驾校成立三周年,张淑华花了很多钱搞校庆。那些从深圳回来的第一期学员都已经当了老板。看着这些昔日无所事事的孩子有了今天的成就,张淑华打心眼地为他们高兴。回想起当初的场景,张淑华依旧兴奋不已:“他们当初走的时候都还光着脚丫子,我还要给他们买鞋走好路。后来他们回到驾校,他们把驾校看成是自己的家,看作是自己人生的起点。这是让我最值得欣慰的。”

    三年了,通过张淑华的驾校,许多人从小城市走进了大都市。从一无所有的打工仔成了有车有房的大老板。张淑华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她的驾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造福社会。

    资助他人,把公司开到大洋彼岸

    张淑华很早就把公司开到了美国和英国,但是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资助他人。俗话说: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行。

    1991年,张淑华的一个学生打算去美国读书,但是却苦于费用不够。张淑华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出钱支持他去美国上学。这一去就是三年,而且毫无音信。当时有人对她说:你把钱给人家了,人家也不搭理你了。可是三年后,张淑华的学生不仅把她接到了美国,还给她买了房子,一切都安排得很好。之后,这个学生还帮张淑华做公司,这一做就是几十年,而且是卓有成就。一些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又开始了新的议论。可是张淑华却说:“我资助他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他会给我什么回报。一个学生千里迢迢到美国去上学,两三年的时间他能有什么回报你。三年后,他领取第一个月工资后就贷了款,把我从河南接到美国,然后就帮助我做公司,而且这些年也一直在帮我做公司。我从来没有奢求过什么回报,可是我往往却得到了更多的汇报。我觉得我很幸运,而且还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张淑华的性格,坦坦荡荡,乐于助人。

    在英国,张淑华也有自己的公司,做的是纯天然保健品的生意。说起英国的这个公司,情节偶然,形象生动,有点像电影描述中的故事。

    很多年前,张淑华在看气管炎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护士,后来她请这个护士去吃饭。护士说,自己的老师明天就要出国到英国留学了,看能不能带来一起吃饭。张淑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很高兴地对那个护士说:带来的人越多越好。后来他们三个人一起吃饭,席间护士的老师总是闷闷不乐。张淑华问其原因,老师反而问她:4000块钱买电脑能买着吗?张淑华听了以后什么也没说,直接到中关村买了一个IBM电脑,然后送给了老师。因为老师第二天就要走了,张淑华甚至都没有来得及问那个老师的姓名和具体情况就回了家乡,那时的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警察。

    后来她才真正认识了这个教授。教授到英国后,学业有成,打算把中国传统的中医技术带到英国的上流社会。可是,初到英国的他,由于语言的障碍和对当地上流社会的不了解,工作开展的并不是很顺利。张淑华得知了这一情况,又拿出了一万英镑给了他,支持他。张淑华坦诚地对教授说:“你挣多少钱我也不会问你,你给我存上了我就花,你没有给我存上,赔钱了,我就再给你拿一些。”不仅如此,张淑华还安慰教授说:“英国的阶层分的是很细,上流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进的。你别着急,需要慢慢地培养市场。只有当你把他的病看好了,他才会相信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淑华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支持下,教授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全得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认可。现在,教授在英国的上流社会已经小有成就,不仅自己买了房子,还在富人区凯德公园为张淑华买了一栋三层的别墅。

    教授在英国出了名,上了报纸,认识了很多上流社会的商界大亨。张淑华也随着一起高兴。很多人都问教授,为什么会在这里开店?教授总是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有一个做警察的中国老板,她支持了我几万英镑,我才能在这里开店。”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很多英国的商界大亨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女警产生了兴趣。

    2003年,张淑华远赴英国,英国的贵族、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热情地为她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party。初次的相识,张淑华的朴实给商界大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说话简简单单,不刻意修饰自己的异国女子。2004年,他们再次为张淑华开了一个party,张淑华成了英国商业巨头的上宾,这样的礼遇在当地也是少有的。

    面对这样的礼遇,张淑华却淡淡地说:“我是一个很坦诚的人,有什么就是什么。我从来不刻意修饰自己,喜欢用朴实的语言,坦诚的心态做事情。其实有些时候,不需要你有很高的智商,只要你能接近你所对话的群体就好。”

    一个从来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女子,却在尔虞我诈的商界上,得到了更多的回报,也没有失败过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正像张淑华自己说的那样:“我一向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喜欢绕什么弯子。大家的智商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需要去转了一圈又一圈,那样会很累。倒不如大家开门见山地说,认为我们可以合作,就合作,认为我们不可以合作,就不合作。”

    张淑华一不会抽烟,二不会喝酒,三不会说奉承的话,可是在人际关系上却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张淑华闯荡商场多年,的确总是喜欢坦诚说话,踏实做事。许多和张淑华打过交道的人,每当提起“张淑华”三个字,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其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高瞻远瞩,中国引进嘉年华第一人

    提起环球嘉年华,众所周知。2004年,第一届环球嘉年华在北京初战告捷,接待游客超过350万人次,卷走1.7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利润。2005年,环球嘉年华的奇迹在北京再度上演。一时间,嘉年华席卷了京城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嘉年华成了快乐、时尚的代名词。

    嘉年华在北京火了,将嘉年华引进中国的张淑华也一夜成名,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2003年,退休两年的张淑华开始了自己的环球之旅。在英国的唐人街,张淑华第一次知道了环球嘉年华。惊险巨大的摩天轮、时尚可爱的毛绒玩具、不亦乐乎的大人孩子,让张淑华不禁兴奋起来。一个大胆的想法随之产生:把环球嘉年华带到中国。

    说干就干,一回国,张淑华就开始风风火火地忙起来。一方面联系环球嘉年华项目接洽人,一方面思考如何把环球嘉年华真正地引进中国。

    “我没有钱,也没有公司。但是我想把这种很纯粹的西方快乐文化带到中国来。”这是张淑华在香港见到嘉年华的负责人比利时,脱口而出的两句话。

    也许有一点,张淑华当时还不是很清楚。对于嘉年华这个项目,当时国内有不下5家的财团虎视眈眈。与其相比,默默无闻的张淑华无论是在资本上还是在管理上都丝毫不占优势。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张淑华顺利捧回了环球嘉年华这个项目。

    张淑华到底有什么独门绝技呢?

    张淑华没有钱,也没有公司,但是张淑华却很真诚,很坦率。她希望把嘉年华的快乐引入中国,她希望让中国的大人孩子都能享受到这种纯粹的快乐。

    也许就是凭着这样朴实的信念,张淑华打动了比利,打动了嘉年华项目的负责人。合同顺利地签下来了,初定时间是一年。两个月后,对方主动提出把合同期限改成3年,之后又改成5年。一个原本一年的合同最终变成了永久性合同。

    从2004年环球嘉年华首次引进中国,登陆北京,到2006年三顾北京,全面进军内地城市,人们对环球嘉年华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人说环球嘉年华就是一个娱乐的平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无忧无虑地乐在其中。身为将环球嘉年华引进中国的第一人,张淑华又是如何理解嘉年华的呢?

    “环球嘉年华是一个移动的娱乐大棚车,和迪斯尼、环球影院并称为世界三大娱乐品牌。现在我经营环球嘉年华是在经营一个品牌,经营一个专业的队伍。简而言之,环球嘉年华来自32个国家,整合了全球的娱乐资本。同时也整合了全球的最先进的乘骑设备,让每个国家最顶尖最好的乘骑设备加入到我们的阵营,我们共同组成一个临时的队伍,进入一个又一个城市。环球嘉年华还是一个人工合成的狂欢节,尽管狂欢节大多是自然形成的,但是我们通过音乐、灯光、音响还有我们刺激惊险的娱乐设备,营造出一种狂欢的氛围,让大家真正融入其中,感受快乐的真谛。

    张淑华成了贩卖快乐的人,而我们却享受着这种快乐。

    三年了,张淑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北京作为一个申奥城市,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全球嘉年华在这里有能力52天接待250万人,日接待最高峰达6、7万。今年4月底,张淑华再次把环球嘉年华带到了北京,比预定开业日期提前了两个月,经历了“五一黄金周”的火爆,延迟到“十一金秋”,张淑华要将两个黄金周一网打尽,开始了又一次商业冒险。

    与2004年和2005年不同的是,今年张淑华所带来的环球嘉年华是“意大利风情”,不同于以前的欧洲风格,少了些狂野和任性,多了几分悠然细腻。张淑华希望让大家玩到环球嘉年华的另一面,而不仅仅是一尘不变。

    对于家喻户晓的环球嘉年华,敢想敢做的张淑华还有三个更大的梦想:

    第一个梦想:除北京外,张淑华还拟定了19个活动城市,她希望环球嘉年华可以在内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生根发芽。同时我们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人孩子喜欢上环球嘉年华这个能够真正带给他们快乐的移动大篷车。

    第二个梦想:张淑华希望把环球嘉年华带到西藏那个神圣的地方。让生活在那里相对闭塞的孩子能够见识到并玩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娱乐,和大城市的孩子们一起享受狂欢的乐趣。

    第三个梦想:张淑华不仅要引进嘉年华,还要发展嘉年华。她希望以后根据中国的国情调整嘉年华,在嘉年华老板比利的领导下,把办得不成功的嘉年华统一管理,建立一个商业联合体,一个真正属于嘉年华的商业联合体。

    随着7月8日,历时58天的环球嘉年华盛在郑州上演。环球嘉年华在张淑华的带领下揭开了进入国内省级城市的序幕。杭州的嘉年华也和当地的休博会合作了,现在正在演出。张淑华的“环球嘉年华活动计划表”正在一步步地执行,她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进军石油,续写商海奇迹

    张淑华开始做石油生意了。从2005年9月,张淑华拿到环球嘉年华(国际)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后,石油界多了一个不速之客。

    我不懂石油,但是我的商业感觉良好,我相信自己的感觉,也相信自己每一次都能走在时代的前面。

    满怀自信的张淑华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商海奇迹。

    早在2003年,张淑华在英国逗留期间,一些石油大亨就曾问她是否要做石油生意。当时对石油一无所知的张淑华并没有采纳这个决议,尽管以前办过驾校,开过金山加油站和油打过交道,但是在张淑华看来,那都是小打小闹,自己对石油的了解还很少,还属于一个外行。2004年,著名的石油大亨再次向张淑华发出邀请,而这一次,张淑华接受了邀请,决定“勇往直前”,开始再一次挑战自己。

    张淑华说:我想做石油的目的是把国外的石油引入中国来,解决能源缺乏的现状。我是一个平民,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海外许多石油大亨熟悉的张淑华有自己的优势,拥有很多海外油源。在做石油生意之初,张淑华还是个外行,对石油的排产、清脂什么都不懂。那个时候也碰过壁,可是张淑华并没有放弃。慢慢的,张淑华逐渐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把石油生意的矛头指向了贸易和来料加工,后者是把国外的原油加工为成品油再销往国外,并留一部分在国内。

    现在的张淑华对外,已经和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几个国际级石油公司开始合作;在国内,也收购了一家有进口牌照的天津的民营企业,开始轰轰烈烈做起了石油生意。

    随着2006年底国家对成品油的全面开放,张淑华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在采访中,张淑华还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2006年的配额指标已经批下来了”。有了配额指标,张淑华可以大刀阔斧地开展自己的石油生意了。

    不仅仅是石油贸易、来料加工和中石油这样的一流企业合作。张淑华告诉记者:“其实我还想做一些油的附属工程,比如说像运输呀,将来在运输领域,在一些来料加工领域,还有一些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一些燃料油领域做生意。

    现在的张淑华对石油生意的了解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一无所知,而是侃侃而谈,为记者分析了石油生意中的各项内容。仅仅两年的时间,张淑华已经对石油生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在这两年中张淑华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酸甜苦辣也许没有人会知道。

    这就是张淑华,做什么就像什么,做什么就成功什么。

    经商之道,信誉是你的生命线

    认识张淑华的人都知道,她性格直爽,做事直率,骨子里透着男人的执著和坚强。了解张淑华的人也都很喜欢上她,因为她的仗义、她的热心、她乐于助人的本性。对于自己的性格,张淑华又是怎么说的呢?我的性格很急,但是大家都很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直率,愿意帮助人吧。我做事情有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不管做什么,首先会想到别人。我和别人合作,首先想的是别人能挣到钱,如果别人能挣到钱,我就和他合作;如果他挣不到钱,那就别合作了。我自己挣不挣钱并不重要,生意做不成就当给请了老师,学习了一下。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先人后己的性情,让张淑华迈出了商海成功的第一步。

    张淑华做生意,看重的是“信誉”两个字。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信誉是你的生命线,如果你没有信誉,你赚了也等于亏了,都是一样的。张淑华做的是生意,也是信誉。所以她赢得了更多的信任,比别人聚集了更多的人脉。从河南办驾校到英国开医院,从引进嘉年华到涉足石油,信誉成就了张淑华一单又一单生意。正如张淑华自己所说:“我从来没有找过银行借钱,都是从朋友那里借,而且说什么时候还肯定会什么时候还。”

    张淑华成功了,问及成功秘诀,张淑华却谈谈地说:“我无非就是找到了别人没有找到的时机,其实我的智商并不比别人高多少,只是我的切入点和想法与别人不一样罢了。”

    好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和想法,让张淑华可以平淡地去对待成功。作为生意人,张淑华从来不因为要挣钱所以去挣钱。她心态平和、做事执著,而且善于营造人气。

    张淑华对记者说:“我的奋斗目标是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好像我有自己的王国,我是自己的国王,不受别人的限制,这是我最大的愿望。说实话,我并不在意什么财富、什么辉煌,什么荣耀。我只在意我自己认准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我相信一定会成功。”

    张淑华已经57岁了,但是看上去很年轻,仿佛刚过不惑之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张淑华也越来越忙碌。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因为一直在国外有生意,张淑华始终坚持学习外语。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张淑华还专门报考了MBA。可以看得出,张淑华是一个志向很高的女人。

    采访持续了四个小时,每当张淑华讲起自己的生意总是神采奕奕。四个小时,不足以完全了解一个人,但是张淑华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句话:张淑华这个女人,既简单,又不简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8275.html

更多阅读

张醒生:从企业到公益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马云于 2010年4月16日加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董事会,成为董事会中的第一位中国人。这个成立于1951年,在全球32个国家开展保护工作的最大生态环保组织终于有了中国企业家的身影,这与大自然保护协

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从三元到首农的蜕变

  “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围绕首都向周边辐射,与其他地域的农业集团目前还不存在竞争关系。”日前,张福平向记者表示。从三元集团董事长到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笑称工作内容并无太大改变,“只是责任和压力比以前更重了。”  全方位

匹克CEO许志华:从冷板凳到大热门

从冷板凳到大热门,一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商所经历的一场特殊的NBA选秀战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岳淼  2007年的一天,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志华的秘书接到了一个陌生的越洋电话,对方自我介绍叫克劳迪奥·维拉纽瓦(C

声明:《张淑华:从警察到嘉年华老板的财富传奇》为网友孤琴候萝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