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多次正确提出公益质疑而维护了国家形象和尊严的、持续质疑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总经理”刘佑锟等人涉入的三一“行贿门”真相不公开的、持续揭批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偏信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的伪证而进行错审的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撰写、发布了《“摸着石头过河论”永不过时》一文,文中写道: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101253830/28.html 生产力的基本定义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能力。“摸”河里石头的过程,就是人们“认识”河流的过程,“过河”,就是人们征服了挡住人们前行的河流的结果。“摸着石头过河论”,是最形象地讲明了什么是“生产力”。只要有人类存在,生产力就不会过时,“摸着石头过河论”,也就永远不会过时。2012年7月15日,针对一些网友对《“摸着石头过河论”永不过时》一文的热议和不同看法,刘先明又撰写、发布了《我对“摸着石头过河论”的再讲解》,对“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释: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101395094/3.html 一、“摸”河里石头的过程,就是人们“认识”河流的过程。 “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借用任何其他工具。“摸”的时候,也就是“认识”的时候,不意味着人们只能用手、脚去“摸”或“认识”,而不能借用任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河流的工具。 二、“过河”,就是人们征服了挡住人们前行的河流的结果。 “过河”或者说“征服河流”,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认识”河流以后,只能淌水、游泳过河,而不能借助其他工具过河。也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认识”河流以后,http://china.aihuau.com/只能从某一个地方出发,只能在某一个时间开始,而不能优选地方、优选时间、优选过河方式过河。还不意味着指挥或带领人们过河的人,不管过河的人的死活,只在具备“信心”的时候,就要求大家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比“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科学多了。 结合本人2012年6月10日到毛主席寻乌调查纪念馆的参观,以及6月11-14日在重庆成功进行的民意调查,我认为:“摸着石头过河”,与“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是相通的;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对“摸”与“石头”、“河”的理解,而应该上升到对“认识”与“自然”、“客观”的理解。我们不应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尽人意的问题,迁罪于“摸着石头过河”,并否定“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改革开放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那是说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还有没“摸”准、没“摸”到位的不足,“过河”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2013年11月14日——25日,刘先明在武汉铁路局党校、中原油田、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医院、吉利汽车成都制造基地等地方讲授《创新工会工作方法》、《管理创新与执行力》、《构建卓越的医院文化》、《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管理工程》等课程,在这四处五次的讲课中,刘先明宣传了毛主席的《老三篇》、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创新精神,解释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内涵,还穿插例举了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曾落成于天安门广场的孔子塑像、目前一些地方的“中国梦”广告、“共和国脊梁”奖、“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奖、今年11月22日的青岛输油管道爆燃事故、《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事件、温家宝2011年10月25日在南开中学演讲时所讲的“中国没有南开不行”等鲜活案例。
2013年11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题为《遵循“四个坚持”的改革经验》的文章,在文中,栗战书对“摸着石头过河”作了如下的解释: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26/c1001-23652737.html 摸着石头过河,是对脚踏实地、尊重实践、从实践中摸经验摸规律,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的一种形象说法,也是推进改革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改革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在改革之初行之有效,而且在整个改革进程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逐步取得规律性认识。实践中,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先行试点,鼓励创造,鼓励探索,取得经验后再推开。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我们党是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领导改革开放,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要求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把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