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如何抵制诱惑?(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42506376815.jpeg)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关于自制力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每个人想象成由两个半自动部分所组成,一个是高瞻远瞩的“计划者”,另一个是急功近利的“行动者”。你可以把“计划者”看做是理性思维系统的代表,或者说是你内心深处的斯波克先生;你可以把“行动者”看做是直觉思维系统的代表,或者说是你内心深处的霍默?辛普森。“计划者”在计划自己的长期利益时必须要考虑“行动者”的喜怒哀乐,因为“行动者”总是难以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神经经济学(的确有这样一门学科)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了关于自制力的双重系统存在的证据。在面对诱惑时,我们的大脑中有些部分会中招,而有些部分却能够分析面对这一诱惑所应当采取的措施,从而使我们能够理性地面对诱惑力。参见卡默勒2007年的著作和麦克卢尔等2004年的著作。有时候,大脑的这两部分会发生严重的冲突,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什么在怂恿你大嚼过期的爆米花? 助推:解下惯性选择的眼罩 腰果的例子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诱惑力的问题,同时它还反映出了一种行为的盲目性。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会把自己设置为“自动驾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们不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做什么(直觉思维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会感觉非常惬意)。星期六早上,当我们上街随便逛时,我们经常会突然发现自己走在上班的路上,而不是去目的地——杂货店的方向。星期天早上,我们会按照惯例喝一杯咖啡,看一看报纸,但我们会突然想起自己约了一个朋友吃饭,而这时距离约会时间仅有一小时了。吃似乎是我们最为漫不经心的一项活动了,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只是将眼前的东西一股脑儿塞进嘴里而已。这也许能够使我们明白,为什么人们会不顾后面将会上什么菜,而只顾享用面前的一大盘腰果了。 过了期的爆米花这么好吃? 爆米花也是如此,即便是过了期的爆米花也会有这样的效果。几年之前,布赖恩?文森克与几名同事在芝加哥的一家电影院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向每位电影观众免费发了一桶过了期的爆米花。参见文森克2006年的著作。(这些爆米花是5天前出炉的,但实验者将它们妥善保存,从而使这些爆米花在5天之后吃起来仍嘎吱作响)。实验者没有告诉观众这些爆米花已经过期,但他们会感觉到爆米花不太对劲,有人说:“这简直是味同嚼蜡。”在实验中,有一半观众拿到的是大桶包装的爆米花,而另一半观众拿到的则是小桶包装的爆米花。平均下来,拿到大桶的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比拿到小桶的观众多吃掉了53%的爆米花,尽管他们并不喜欢那些爆米花的口味。后来,文森克问那些拿到大桶爆米花的观众是否是因为自己的桶大才比别人吃得多时,他们大都不承认:“这种口味我根本没有兴趣。”但他们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