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企业超常规增长的秘密:铁幕战略》
李鸿章上折子向老佛爷爆料:西北用兵,国难当头,嘱托胡雪岩向洋人举债,不料胡竟然索要好处费。老佛爷闻听后,大怒,下令严办,加倍赔偿朝廷损失。消息传开,果然,钱庄几天就被挤兑一空,胡雪岩本打算变现手头的资产,拯救核心业务--钱庄,但胡庆余堂和价值900万两白银的生丝等资产无人敢收购,胡雪岩回天无力。大清首富,转眼间一文不名。两年后,胡雪岩病逝。 胡雪岩商业帝国的崩塌不是因为囤积生丝亏损,生丝带来的亏损只占他家资的十分之一,并不致命。从表面看,好像胡雪岩的失败是朝廷重臣之间的斗争造成的,其实也不是。胡雪岩赚的是国家的钱,而且手脚不干净,国家吃了亏,老佛爷自然愤怒,更重要的是,胡雪岩虽然是红顶商人,这只是个荣誉,他依然是体制外的人,他不是皇亲贵胄,他的商业帝国是民营,不是官办。在集权统治下,地方的公权力掌握在封疆大吏手中,国家的公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在晚清,这个人就是老佛爷。胡雪岩做到大清第一商人,没有老佛爷的首肯,谁也动不了他,但是,老佛爷一定会办他。对老佛爷来说,这是一个大清帝国之外的帝国,而且还在不断成长,已严重威胁政权的安全。晚清官吏关心的是能否快速敛财,谁当皇帝不重要;老佛爷关心的是政权安危,有政权就有一切,谁是首富并不重要。

胡雪岩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此时的英美,在政治上已实施宪政近一百年,在经济上奉行自由市场经济,遵守契约的商人是安全的。而晚清的集权政府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高高在上,凌驾于契约和义务之上,希望每个国民都为自己服务。集权政府不认为政府和商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既得利益集团有四大特点,第一,排斥新的寻租者进入;第二,建立在牺牲大多数人福利基础上;第三,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第四,坚决维护现有体制。当既得利益集团发展到令国家产生危机,情况很不妙时,集权政府不愿承担道义上的损失,道义上的损失会对集权统治的合法性带来伤害,集权政府最怕自己的合法性受到质疑,集权政府往往对商人变脸。衙门深似海,与集权政府合作越密切的商人,风险越大,对策是闷声发大财或者功成身退,至少要低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