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微软副总裁张亚勤谈创新:变革中的思索》
2001年——在PC诞生二十周年之际,从软件生产商到硬件制造商,从技术人员到普通用户,大家都在关注着PC的未来——对此,我认为随着PC相关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技术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晰,PC的功能将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向着纵深方向延伸,因此,在可以预计的未来,PC仍将继续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当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对“PC能够帮我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
![21世纪 第5节:第一章 没有藩篱的21世纪(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431079461486.jpeg)
1. PC的发展阶段 (1)前PC阶段 尽管大多数人坚持认为PC的历史是从1981年开始,但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团体甚至个人进行过电脑微型化的有益尝试——这些前驱者包括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在内。1973年,复印机制造商施乐公司旗下的PARC实验室设计并制造出接近于PC的Alto样机。它配有CPU、显示器和键盘;1975年,美国MITS公司(Micro Instrumentation and Telemetry Company)推出了名为“Altair”的样机,该机器采用Intel 8088CPU;一年以后,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 ? 乔布斯与合作者一道,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苹果电脑”(Apple I)。次年,功能更为强大的AppleⅡ诞生,也正是这两台当初看上去相当简陋的机器,为后来苹果机在微型电脑市场收获累累硕果播下了第一颗种子。 前PC阶段的诸多先行者尽管努力方向各异,奋斗结果不同,但有一个清楚的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在尝试使用于商业运算的电脑更加个人化。他们的努力也确实结出了硕果。在IBM推出PC之前,已经有人成功地证明了在运算功能不变甚至逐渐增强的情况下,计算机的体积完全可以由大型向小型再向微型不断演变。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作前PC阶段。 (2)PC主流化阶段 IBM最终开启了PC的奇迹之门。1981年8月12日,“蓝色巨人”向世人展示了PC5150。这台机器使用了英特尔Intel 8088 CPU,配备了64KB内存以及5.25英寸软驱,微软公司为这种“神奇机器”开发了字符界面的MS-DOS操作系统。次年,随着IBM掀起的PC风暴横扫北美市场,随着PC5150被著名的《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封面人物”,一家名为康柏(Compaq)的公司悄然成立——PC的起步阶段就这样开始了。正像我先前提到的,IBM未必能够算作PC的创造者,但PC5110在商业运作方面的空前成功确实把它推上了单机时代PC制造商的王者宝座。单就这一点而论,即便说IBM是“PC时代”的缔造者也毫不为过。这一阶段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使PC的用途开始不仅限于商业运算,其应用者已经可以借助相应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甚至是简单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