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丽:从女老师到女老板



 张素萍,女,汉族,1975年7月出生,江西进贤人,现任南昌市进贤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图为张素萍在接受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采访。(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沈德森 摄)

  一群孩子围着老师,在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然而,这欢乐的场面只有笑脸,没有笑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这位漂亮的女老师,不时地打着手势,当一个学生向老师举着拇指时,老师笑靥如花。

  这是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近日在南昌市进贤县特殊教育学校看到的一幕,身边的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学生表达的意思是,老师您胜利了,老师您真棒。原来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大部分是聋哑儿童,部分是智障。站在孩子们中间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张素萍,孩子们的“校长妈妈”。

  “看到我的孩子(张素萍习惯把学生称为孩子)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不能上学,也能享受同龄人的快乐,我觉得很欣慰和快乐。”然而,张素萍的欣慰和快乐来的并不容易,曾经,她的孩子因为家里没钱而中途辍学;曾经,她的孩子冬天只能盖着家里带来的烂棉絮……

  如今孩子们不仅上学免费,还有了专门的饮食营养搭配厨师,学校不仅有了独立的办学场所,还有了电脑室、书画室……进贤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邬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条件的改善,都是张校长一手争取来的……”

  “我的孩子”半个月学会什么是爸爸

  1995年,20岁的张素萍从南昌幼儿师范特师班毕业后分配到进贤民和四小工作,担任了新组建的聋哑班的班主任。当时班上只有7个学生,还有一块黑板和7张破旧的课桌。聋哑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进贤县城没有现成的教材,张素萍就把自己在学校读书(中专,特殊教育专业)的课本部分内容复印给孩子们当作课本。

聋哑学生因为身体的残疾,学习不同于普通孩子,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实物和图画,才能告诉孩子这些东西是什么。没有图书,没有教具,张素萍每天从6点就赶到学校,在黑板上画好上课要讲的内容图画。

  “当初,就是为了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爸爸,什么是妈妈,就用了我整整半个学期。”原来孩子们之前都没有受过手语教学,有的孩子因为父亲会抽烟,就对张素萍说,嘴上叼根烟的男人就叫爸爸。这让张素萍哭笑不得,在单调枯燥的教学中,这也算是其中的一点点乐趣。“为了教会一个简单的东西,往往要花好几天,有的时候也着急啊,但最后,都得自己咽下这委屈的泪水。”

  其实,结缘特殊教育也出于意外,16岁时,成绩优秀的张素萍考上了师范,但由于名额问题却被调剂到特殊教育专业。这让原本对教师生涯充满向往和憧憬的张素萍实在不能接受,“想想一辈子就要生活在无声的教室,和一些智障的孩子在一起,简直是恐怖,所以我拒绝入学。”后来是在父亲的软硬兼施下,张素萍才回到学校。父亲的坚持,让她走上了特殊教育之路,如今已经整整11了。

  虽然张素萍长得很漂亮,但她结婚还是比较晚。在找对象时,对方一听她是搞特殊教育的,整天打交道的不是聋哑儿童便是弱智的孩子,便都被吓跑了。为此,妈妈常对张素萍说“特殊教育害了你一生,是你爸爸害了你。”但此时,经历的一幕幕,张素萍已经习惯了、喜欢了、离不开“她的孩子”了。

  “我的孩子”请“校长妈妈”吃瓜子

   

  “我的孩子虽然不会叫出清脆的‘老师好’,可他们也有可爱之处,也有他们的闪光点,他们重感情,讲义气,对老师心存感激。为了这些孩子,我再苦,付出再多也值得。”

有一次一个姓邓的孩子忽然走进办公室,他两只手放在口袋里,脸上还挂着两串鼻涕。一声不吭地走到张素萍面前,张素萍问,“孩子,您有什么事?”,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瓜子,“校长妈妈,给你吃。” 张素萍怔住了,“你自己吃吧。”“不,这是给你吃的。”望着孩子手里已被汗水浸透的瓜子,张素萍热泪盈眶。

  一次张素萍在和别人交谈时,孩子们看到对方态度不好,马上跑过来,用手语和老师交谈:“老师,他是什么人?他是不是坏人?他要干什么?” “老师,不用怕,我们会保护你!”

  张素萍去南昌聋哑学校学习,两天后,她看到她的三个孩子站在聋哑学校的门口等她。张素萍很惊讶:“你们怎么来了?”孩子们羞涩地笑笑。原来他们两天没见着张素萍,在打听到老师的去向后便来到南昌找她。

 于雅丽:从女老师到女老板

  即使已经毕业的学生,当他们在与父母闹矛盾时,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张老师。甚至一些学生在找对象时,也总是说要找像张老师那样的。

  ……

  透过这些时光碎片,张素萍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了,他们就像是她自己的孩子一样。以至于她的女儿常说“你对那些聋哑孩子比对我要好多了”。

  病倒在“我的孩子”丢失后与家人重逢

  收获感动的同时,张素萍也为孩子们操碎了心。孩子们的破环性极大,他们经常将学校的栅栏破坏,然后溜出学校。在张素萍11年的教学生涯中,找孩子成了她刻骨铭心的记忆。

1998年农历小年夜,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聋哑学生在家走失,家长打电话向学校求助。接到电话后,张素萍迅速带领几位老师到处寻找,经过半夜的紧张寻找,张素萍终于在一个街角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学生。

  在风雪中寻找孩子的记忆太多了,张素萍已记不清自己在风雨里摔过多少回跤,多少次掉进臭水沟,多少次在深夜里把孩子送回家。然而,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却是2003年长达一个月的寻找之旅,这年的春节简直成了她的一个噩梦。

  2003年1月5日中午2点,一名老师发现有4名学生没来上课,同时,曾在学校就读的3名学生家长也来电询问孩子是否来过学校。张素萍获悉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报警,与老师和家长们开始通宵达旦地寻找。

  那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张素萍和几个老师白天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码头等人群聚集的地段寻找,晚上困了就睡在火车站的休息椅上,饿了就吃方便面。后来几天因为春运,被赶出了候车室,大家边卷缩在车站的墙角。“我们不能离开车站,因为车站人多,至少还有一线希望,当时我们只要一听到哪里有线索,我们就奔了过去。三天时间,我们跑遍了南昌市所有的大街小巷。”张素萍说。

  在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协助下,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后,正月初四,张素萍终于在石家庄找到了走失的孩子。好事多磨,回家的路上又出现了意外,途经大别山时,大雪已经将路给封住了,为了尽快将孩子带到他们父母的身边,张素萍硬是冒着翻车的生命危险连夜赶回南昌。当孩子们平安回到家中时,张素萍却因一个月的精神高度紧张和劳累,倒在了病床上,在医院输了一个星期的液。

  经过这次噩梦,张素萍加强了对学校安全工作加强了管理,在学校确立了“安全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此后学校再没有出现孩子丢失的事件。

  “我的孩子”读书一分钱都不用交

  2002年,张素萍开始担任进贤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一定要让我的孩子都可以上好学!”上任之初,她对自己许下诺言。

  可是,学校的经费靠县里的财政拨款远远不够,每当临近开学,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张素萍都要严重失眠一个月,脑子里不断浮现着一个个问题“我的孩子没吃低保,没买保险,教不起学费……”这些问题折磨的她夜不成寐,人瘦得不成样子。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张素萍开始跑机关,跑企业,为孩子找赞助单位,以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

  可是没有任何人情关系的张素萍,在找机关,企业赞助时屡次碰壁。由于接待的人多,通常在一个机关门口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结果却往往连领导的面都见不着。有时还要被门卫赶出来,她自己也记不清跑了多少次了,被赶了多少次,只记得自己被赶出来站在苍茫的夜色中一次次落泪。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很多孩子由于先天性残疾导致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有的孩子在家人把他们送到学校的时候,常常连鞋袜的都没有穿。有些家长由于交不起学费只得再次把孩子送回家。这一幕幕,让张素萍感到震撼,揪心。

  张素萍从家里拿了一些衣服,文具送给孩子,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来捐助贫困孩子的学费。可是,就算把自己的家底垫上,也无法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啊。无数次回忆起孩子的目光,不是童真的快乐,是无助,是不适年龄的阴郁,她久久无法平静。

  “我这样辛苦图个啥,还不是为了我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是社会的负担,却不能都压在学校啊……”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张素萍一次次的奔走和努力下,进贤县开始关注特殊教育。2005年助残日期间,在进贤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全县搞了助残一日捐活动,共募捐到27万元,并且有40个学生得到了企事业一对一的帮助。利用这笔资金,张素萍终于实现了让孩子免交学费,吃住免费的愿望,只要送过来的孩子都可以入学,不用交任何费用,这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中是第一家。

  继续做“我的孩子”的“校长妈妈”

 

  在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奔波劳碌的同时,张素萍也孜孜不倦地探索特教课改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低年级的聋哑孩子能用手语进行流利地沟通,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写出大段的文章,弱智孩子的生活都能自理了。

  在进贤县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她的学生姜食英在晚会上表演精彩的舞蹈,当主持人介绍她是进贤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孩子时,现场响起了长久的掌声。

  张素萍撰写的一系列关于特殊教育的科研论文屡次获得省级大奖,荣获“南昌市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她曾多次应邀到其他特教学校介绍教学经验。面对获得的荣誉,张素萍平静地说,在特殊教育的路上,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说,她要把“校长妈妈”当继续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8748.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转载 今日首推 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

直接冲击50后60后70后的消费社会学观原文地址:【今日首推】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作者:申万研究80后“非主流”亚文化促“视觉系”互联网迭代催生照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火爆。80后人

病历证明客体:从他证到自证

病历证明客体:从他证到自证并非法律上才有证据问题,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证据问题无所不在。病历的出现,作为证据都是指向医者之外的他者,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证据是病历最重要的功能,是给自己看的,所以病历就不可能通俗;其次作为患者与

声明:《于雅丽:从女老师到女老板》为网友情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